麻辣火鍋必點「神物」——毛肚,大陸一年吃掉25.5萬噸!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2024年肉牛出欄5099萬頭,估算產出毛肚約25.5萬噸,需動用約2.5萬輛重型卡車才能全部運輸。這一驚人消費量,不僅震撼網友,也讓眾多美食博主直呼「中國人真的太會吃了」。
根據《九派新聞》報導,大陸是全球毛肚消費的主力市場,約消耗全球產量的9成,供應來源以大陸自產為主,另輔以進口。202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毛肚約5.7萬噸,從紐西蘭進口約1萬噸。
其中,重慶與成都是當之無愧的消費核心。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川渝地區年消耗毛肚總量超過12萬噸,僅重慶一城的年消耗量就達4800萬平方米,幾乎可鋪滿2000座足球場。據美團點評數據,川渝地區火鍋店毛肚點單率超過80%,穩居「必點菜品」榜首。
毛肚,即牛的瓣胃,是典型的「邊角料」變王者食材。它最早源於清末重慶碼頭工人發明的「牛雜火鍋」,隨著火鍋文化在中國南方特別是四川、重慶地區普及,毛肚逐漸成為火鍋桌上最具代表性的食材之一。
其獨特的脆彈口感來自瓣胃特殊的絨毛狀結構,加上「七上八下」涮煮法的儀式感,讓毛肚兼具味覺與體驗雙重價值。此外,毛肚每100克含13-15克蛋白質,熱量僅72千卡,富含鐵、鋅、鈣及牛磺酸,兼具健康屬性。
毛肚價格之高,堪比帝王蟹。以大陸知名火鍋品牌巴奴為例,門店毛肚定價高達450~800元(人民幣)/斤。這一價格源於其原材料稀缺、處理工藝繁複及冷鏈物流要求嚴苛。
一頭成年牛僅能產出4~5公斤毛肚,加上正規毛肚加工流程需經過12道工序,如去膜、酵解、脫水與酶發等,成本遠高於一般牛肉。此外,高端毛肚品牌多強調冷鏈直供,新西蘭進口毛肚甚至全程需在0~4℃恒溫運輸,增加運輸與儲藏成本。
儘管毛肚已成千億火鍋產業的核心食材之一,但其背後的監管與安全問題仍受關注。此前多地查獲走私冷鏈毛肚或非法添加工業碱等事件,暴露出部分小品牌與黑市通路對消費安全構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