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逼李在明對台海表態 韓國恐難遊走美中之間

韓國總統李在明8月中旬訪美,將面臨表態台海議題、美中十字路口「選邊站」壓力。圖/翻攝自KBS NEWS YouTube頻道
韓國總統李在明8月中旬訪美,將面臨表態台海議題、美中十字路口「選邊站」壓力。圖/翻攝自KBS NEWS YouTube頻道

韓國總統李在明本月預計訪美,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面。在美中台關係敏感之際,美方對李在明政府的戰略模糊已失去耐性,據韓媒《東亞日報》今天(5日)報導,韓國政府高層證實,美方在美韓會談的事前磋商中已明確要求,李在明須在「美中之間選邊」,並對台海安全議題表態立場。

韓國政府高層人士指出,川普政府這次對首爾的訊息「不只是表態,而是實質要求」,特別關切一旦台海爆發戰事,韓國是否能提供後勤支援,甚至動用軍力協防台灣。

美國國防部與駐韓美軍據稱已先後提出多項可能協助方案,顯示美方視韓國為區域戰略要角,而非僅止於朝鮮半島防衛線。

報導分析,此舉凸顯出,過去韓國「安美經中」的三角平衡策略,在川普政府的戰略架構下,已難以為繼。與此同時,美國中情局(CIA)對2027年前中國可能對台動武的預測,使台海議題成為川普對盟友的「忠誠試金石」。

李在明過去親近大陸的態度與言論,正好與川普的要求相左,2024年3月,他曾公開批評前總統尹錫悅干涉台海問題,「對中國、台灣說謝謝就好了,為何要介入兩岸問題?」今年韓國總統補選期間,他甚至在造勢場合反問群眾,「台灣跟中國打仗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難道我說錯話了嗎?」

《東亞日報》也詢問美國國防部,是否已經正式向韓國徵求,關於在美中圍繞台灣發生衝突時,韓國應扮演的角色的立場。對此,五角大廈僅回應,美國國防部優先考慮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威懾和穩定,並加強同盟能力。報導分析,美軍已暗示韓國應積極參與遏制中國的行動。

根據日媒《TBS》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李在明預計8月11日抵美,12日會晤川普,並於15日返國主持總統任命儀式。這將是李在明上任以來首度與川普會面,除了經貿與防衛費用分擔問題,雙方預料將聚焦於「韓美同盟現代化」──擴大傳統軍事同盟範疇,涵蓋印太地區安全與中國挑戰。

多名分析人士指出,「駐韓美軍角色變化」將成最大變數。南韓長期扮演東亞的「美國前線」,一旦美方將焦點由北韓核威脅轉向中國崛起,李在明政府將被迫承擔更多印太戰略壓力。

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朴元根認為,川普將施壓韓國在三方面配合:提高防衛費、增加戰略部署承擔,以及擴大國防預算。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申範哲則警告,若李在明拒絕配合美方主張的「戰略靈活性」,駐韓美軍人數恐出現調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