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期加大對個人境外所得的稅務稽查,並鎖定透過港美股獲利的高資產投資人,補稅通知已陸續波及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十多個省市,補繳金額從十萬至數百萬元人民幣不等。綜合陸媒報導,不少納稅人反映,稅務機關近期主動聯繫,要求針對2022至2024年間的境外所得依法申報,此舉顯示境外收入不再是稅務「灰色地帶」。
根據港媒《經濟通》報導,有大陸投資人表示,自己透過香港富途、老虎證券等平台交易港股與美股,近期突然接到稅務部門電話,要求補繳過去三年未申報的股票資本利得稅,更有受訪者驚呼「20%的收益直接蒸發」,因此陷入兩難選擇:要麼補稅、要麼轉向港股通交易,犧牲靈活性。
澎湃新聞報導,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張巍解釋,根據大陸《個人所得稅法》,境外股票交易所得屬「財產轉讓所得」,須按20%稅率逐筆課稅。雖然國內次級市場的股票交易所得目前暫不課稅,但此優惠不適用於港美股等境外市場。
為減輕投資人稅負與申報難度,大陸稅務機關允許「當年盈虧互抵」,即一年度內股票虧損可用來抵減其他獲利,惟不得跨年度結轉。人民大學教授朱青指出,「目前允許年度內盈虧互抵已是制度內最大彈性處理,若政策持續收緊,應更進一步設立明確指引,避免執行層面出現混亂」。
事實上,大陸此波徵稅在法律層面上並不「突然」,相關法律規定大陸民眾個人有義務主動對境外所得申報納稅。此次補稅行動得以全面展開,關鍵在於大陸自2018年起參與「CRS共同申報準則」(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與全球逾百國家交換非居民金融帳戶資訊。
當境外金融機構識別帳戶持有人為大陸稅務居民時,帳戶資料將回傳大陸稅務部門。據悉,早在2020年已有案例顯示,大陸稅局透過CRS掌握境外帳戶資料,成功查核並追繳新加坡金融帳戶股息所得稅。
德勤中國香港稅務與商務諮詢主管合夥人劉明揚表示,大陸稅務法律法規不斷改善,尤其是2019年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建立了個人反避稅制度,為稅務機關追徵境外所得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持。其中,CRS就是稅務部門獲取訊息的關鍵渠道。不僅如此,大陸財務部也指出,2024年底全面落地的金稅四期系統進一步整合銀行、外匯、券商等多部門數據,形成對跨境資金流的動態監控網路。
劉明揚直言,CRS機制已逐漸完善,越來越多的國際和地區加入了訊息交換網路,使得大陸稅務機構能夠更有效地獲取居民的境外金融帳戶訊息。
多地稅局目前已發布典型案例提醒,強調依法申報境外所得義務不可輕忽。例如山東稅務機關就曾對張姓納稅人進行風險提醒與補稅督導,最終補繳稅款及滯納金超過百萬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指出,加強境外所得稅收監管是加大對高收入調節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法治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如取得境外所得應依法申報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