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推跨業照會機制 強化金融防詐新利器

立院財委會7日考察國泰世華銀行與華南銀行阻詐機制與臨櫃關懷執行情形。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右4)與銀行局長童政彰(左3)等人出席。圖/中央社
立院財委會7日考察國泰世華銀行與華南銀行阻詐機制與臨櫃關懷執行情形。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右4)與銀行局長童政彰(左3)等人出席。圖/中央社

詐騙橫行,金管會銀行局昨天(7日)指出,已規畫研提詐防條例修正條文,建立異業照會機制,讓金融業可以跟虛擬資產業務(VASP)跨業照會,更精準掌握資訊,以利防詐。立法院財委會昨天考察國泰世華銀行與華南銀行阻詐機制與臨櫃關懷執行情形,包括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等人出席。

童政彰報告金管會執行成果,童政彰說,會持續透過5措施強化防詐,包括督導金融機構配合警政署推動金融資料調閱暨聯防通報電子化平台,提到過去民眾報案後,透過傳真方式給銀行,再列為警示戶,會有一點時間落差,今年已改為透過聯防通報電子化平台。

目前36家本國銀行、中華郵政、9家電子支付、23家信用合作社都已加入電子化平台,另外29家外銀是以法人戶為主。不過,訪查也發現,有些詐團透過法人戶「虛設行號」,金管會也督導銀行公會7月16日召開加入平台說明會,督促外國銀行在台分行加入。

不僅如此,金管會也將滾動檢討聯防通報圈存時效,目前仍維持圈存48小時,相關防詐措施還有精進金融機構辦理聯防通報作業、強化虛擬帳號服務管控、針對疑似涉詐帳戶或交易照會機制進行精進。

童政彰指出,透過金融業同業互相照會,可以更精準管控涉詐帳戶,現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的照會機制沒涉及跨業,銀行只能跟銀行互相照會。

業界一名人士說,買保險都會由投保公司核保人員照會,感覺銀行業對此的照會力道稍嫌不足,盼能加強力道,未來若能跨業照會,或許可以降低詐騙發生率。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