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國大選倒數 反對派舉「重返台灣」外交牌 《外交家》:3因素是復交關鍵

宏都拉斯前總統葉南德茲(左)曾來台與前總統蔡英文(右)會晤,不過該國2023年與台灣斷交並轉向北京。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宏都拉斯前總統葉南德茲(左)曾來台與前總統蔡英文(右)會晤,不過該國2023年與台灣斷交並轉向北京。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宏都拉斯今年11月迎來總統大選,隨著多位主要反對派候選人相繼承諾,若當選將恢復與台灣的邦交,這場原先聚焦內政與經濟的選戰,將可能是台灣由現有的12個回升至13個的機會。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9日以「台灣將重獲邦交國?」為題專文指出,促使宏國回心轉意有3大因素:中國經濟承諾落空、執政黨因經濟與貪腐問題民調低迷,以及宏國希望修補與美國關係的外交考量。

現任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2023年3月25日與台灣斷交、轉向北京,當時宏國以龐大債務壓力及經援需求為理由。然而,北京承諾的大規模投資迄今未兌現,反而帶來市場衝擊,根據當地商會統計,大陸低價商品大量湧入,使宏國部分地區商家營收腰斬,甚至下跌超過70%;出口產業也受重創,蝦類出口暴跌67%,約 1.4 萬人因此失業,而台灣曾是宏國蝦類的最大出口市場,佔比近四成,如今幾乎歸零。

如今該國政壇反對派兩大熱門人選,包括自由黨(Liberal Party)候選人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與國民黨(National Party)候選人阿斯富拉(Nasry Afura),均公開批評與大陸貿易不公平,承諾若勝選要恢復與台灣建交。唯一尚未表態的主要候選人,是執政派「自由重建黨」(Libre)推出的現任國防部長蒙卡達(Rixi Moncada),她試圖延續卡蕬楚路線,但在經濟困境與貪腐指控夾擊下,執政黨選情並不樂觀。

不過,文章提醒,宏國總統選舉採簡單多數制,反對派票源在納斯拉亞與阿斯富拉之間分裂,可能讓「自由重建黨」在低票情況下守住政權,選情充滿變數。

在外交上,宏國經濟高度依賴美國市場與僑匯收入(海外僑民匯回國內的款項),而美方長年是台灣外交的重要後盾。2020 年,美國通過《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強化倡議法》(TAIPEI Act),授權行政部門對削弱台灣安全或繁榮的國家「調整關係」。

文章指出,宏國先前轉向北京時,華府曾多次派特使遊說,警告中國經援「往往會落空」。此後,宏國與美國關係急轉直下,不僅加入「一帶一路」、支持委內瑞拉前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政權,還威脅驅逐美軍駐當地空軍基地。而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近日已將反制中國在拉美擴張列為外交優先事項,並公開稱讚瓜地馬拉維持與台灣邦交。

文章指出,對反對派而言,恢復與台灣邦交不僅是經貿策略,更是對華府釋出的善意訊號。

若該國的國民黨或自由黨在11月勝出,宏國有望成為自2007年聖露西亞後,首個與台灣恢復邦交的國家。目前台灣僅餘12個邦交國,分布於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及非洲,包括貝里斯、瓜地馬拉、巴拉圭、聖露西亞、聖文森、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海地、教廷、史瓦帝尼、馬紹爾群島、帛琉與吐瓦魯,宏國今年的總統選舉結果,不僅牽動台灣的外交地圖,也可能重塑中美洲的勢力版圖。

文章續指,中國與宏都拉斯貿易情況顯示,北京可能無法向那些因兩岸關係轉向的國家兌現經濟承諾,而貿易因素終將迫使這些國家重新轉向台灣。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