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鈞專欄】美中AI競賽加速 台灣AI法條卻原地踏步

隨著美中兩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全球科技版圖正迅速重組。圖/翻攝自BBC Youtube 頻道
隨著美中兩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全球科技版圖正迅速重組。圖/翻攝自BBC Youtube 頻道

張凱鈞/社團法人文明人權服務協會理事長

隨著美中兩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全球科技版圖正迅速重組。根據史丹佛大學近期發布《人工智慧指數報告》,中國AI技術已在多項核心指標上逼近美國,顯示其整體研發與應用能力迅速成長。而美國雖擁有最多領先模型與研發技術,但中國透過DeepSeek、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正以驚人速度縮小差距,且中國在多語言推理、程式生成等面向展現出高水準表現。這場沒有硝煙味的科技之戰,正逐步成為新世紀的全球主戰場。

在這樣大國博弈的時間背景之下,身為全球半導體核心供應者的台灣,卻在AI法制建構方面嚴重落後。近日立法院提出了《人工智慧基本法》,此條例雖完成立法院委員會的初審,但朝野對關鍵條文仍然高度無共識,這不僅暴露出台灣對AI發展的政策遲緩,更可能讓我國AI產業陷入長期「制度真空」的被動局面當中。

台灣作為全球的科技樞紐,擁有台積電這樣的世界級製造能量,亦是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當中的戰略關鍵點。今日面對人工智慧(AI)領域的科技新浪潮,台灣就該發展出自身的技術自主,更要打造一套能支撐AI倫理、創新與監管平衡的法律基礎,讓台灣的AI產業有明確的法規方向可依循,AI不是單一科技軟體,而是會在將來橫跨醫療、教育、司法、軍事的通用軟體技術,一旦台灣政府缺乏前瞻治理的眼光,就會讓台灣錯失科技再次提升與發展的契機。

《人工智慧基本法》不應只是象徵性的AI法案,更應是引領台灣AI產業發展、保障全體國人權益、和連結國際的重要法規。賴政府應盡速整合各部門意見,推動協商進度,將此法案儘早排入正式立法院議程審查。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全球AI競賽中不缺席、不被動、不邊緣化,真正站穩科技島的關鍵位置。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