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稱霸大陸房地產市場、叱吒《財富》世界500強的恆大集團,正式走到歷史終點。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因恆大長期停牌且無法滿足復牌指引,將於2025年8月25日上午9點起取消其股份上市地位,結束16年的港股上市生涯;對於下市命運,恆大表示不會申請複核,清盤人則直言,「任何整體重組都無法實現」。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自大陸房地產危機爆發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宗崩塌案例。
恆大退市收場 港交所宣告16年上市生涯畫下句點
恒大昨晚(12日)公告,公司收到港交所發出的信函,表示公司未能滿足港交所對其施加的復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暫停買賣並未於7月28日之前恢複買賣,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決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恒大股份上市的最後一天為22日,並將於25日上午9點起取消股份上市地位;恒大則表示,公司無意就上市委員會作出取消上市地位的決定申請複核。
根據港交所規則,股票停牌超過18個月將面臨退市,去年1月底,恒大收到香港法院的清盤令後停牌,其退市的倒數計時就已開始,公司未能達成復牌條件,終被取消上市資格。
巨額債務壓頂 清盤人坦言重組無望
綜合外媒報導,據法院指定清盤人資料,恆大債務總額高達450億美元,遠超2022年12月披露的約275億美元的負債,且此數字並非最終數字。
清盤人表示,他們已控制集團內100多家公司以及直接管理的實體,截至去年1月,這些實體的總資產價值為35億美元。不過目前還無法估算這些實體最終可能兌現的金額。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Kristy Hung指出,恆大退市幾乎宣告股東投資價值歸零,優先債權人索賠龐大,普通股東「一無所獲」的風險極高。外界評估,恆大的崩潰不僅拖累相關上下游產業,還進一步動搖市場對大陸房地產的信心,其他房企未來恐將面臨融資渠道收緊與長期監管的壓力。
河南掏糞工到大陸首富 許家印締造恆大神話
攤開恆大集團掌門人許家印的人生經歷,可謂商界傳奇人物,他原本是河南農村的掏糞工人,靠著搭上大陸經濟發展快車,在房地產浪潮中一躍成為首富,不過最終卻也因房地產政策轉向而跌落神壇。
許家印出生於河南,他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他是在貧困農村由祖母養大的孩子,他稱,一歲時母親病逝,家裡窮到醫藥費都付不起,父親靠種樹、砍樹為生,祖母則賣酸醋補貼家用。他回憶,自己會帶著窩頭(饅頭)走到茅草蓋成的學校,若食物因夏天潮濕發霉,就洗洗繼續吃,1975年高中畢業後,他幹過農活、保全、農工,以及掏糞做肥料的工人。
「當時,我非常渴望有份穩定工作,走出農村、吃上白麵條。」許家印回憶,文革後恢復高考,他考入武漢科技大學,畢業後在國有鋼廠工作十年,直到1996年南下廣州創立恆大。
時值大陸當局推動城鎮化,他大膽購地開發,打造了號稱大陸第一個小區的「廣州金碧花園」,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逆勢走紅,又在SARS疫情後迅速擴張,在便利交通與學區的搭配下,他建造的房屋大樓成為中產階級夢想的象徵,恆大銷量直直攀升。
2009年11月5日,恆大以逾700億港元市值登陸港交所,創下當時大陸民營房企在港上市最大規模,當時上市儀式雲集港交所高層與香港豪門,包括鄭裕彤、劉鑾雄、楊受成等重量級投資者爭相捧場。此後,恆大銷售額一路飆升,2016年以3734億元人民幣銷售額問鼎大陸房企之首,並躋身《財富》世界500強。
2017年,恆大資產規模達1.7兆元人民幣、核心淨利405億元、銷售額超3700億元,全面稱冠行業。創辦人許家印更以2900億元身價登上胡潤百富榜首,成為大陸首富,恆大帝國風光無兩。
三道紅線、疫情重創 房市巨艦陷入債務深淵
不過到了2020年,大陸官方推出「三道紅線」政策收緊房企槓桿,重度依賴高負債擴張的恆大首當其衝,加上新冠疫情影響房市,2021年中,公司現金流惡化,出現債務違約、供應商貨款延遲、股價暴跌等連鎖反應。
同年9月,恆大停止兌付理財產品利息與本金,欠款金額高達1.9665兆元人民幣,引發投資人恐慌。12月,恆大美元債券首次違約,正式踏入債務泥潭。
許家印遭關押 恆大帝國終成時代殘影
自2021年起,許家印先後出售豪宅、藝術品,注資約70億元人民幣為集團還債,仍無法阻止崩塌。2023年9月,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遭採取強制措施,多名核心高層亦相繼被帶走。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恆大清盤,開啟港股史上規模最大的清盤程序。同年5月,證監會認定恆大地產存在債券欺詐發行與訊息披露違法,對許家印處以4700萬元人民幣罰款並終身市場禁入。
據路透去年報導,兩名知情人士則透露,現年66歲的許家印已被大陸當局關押至深圳的特別看守所,不過至今尚未定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