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週年,大陸中央一級媒體推出紀念專輯及深度報導,突顯此一歷史事件的重要意義。《人民日報》發表「鐘聲」評論,嚴厲指責日本右翼勢力在歷史認知問題上的倒退,籲以史為艦;《新華社》推出長文,再重溫近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談到抗戰談話重點,強調「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
《人民日報》刊出題為《堅持正確歷史觀,才是對歷史、對人民、對未來負責》的「鐘聲」評論指日本右翼勢力在歷史認知問題上的倒退行徑,強調當前國際局勢變亂交織,世界各國更應以史為鑑、堅守和平發展道路。評論直指日本唯有真正切割一切美化侵略的言行,才能取信亞洲鄰國與國際社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0年後,「鐘聲」評論說,歷史不是仇恨的延續,而是對和平的深刻呼喚。面對國際亂局加劇、地緣政治衝突升溫,是否正確認識二戰歷史、是否真正汲取歷史教訓,成為考驗全人類理性與良知的試金石。
日本歷史認知倒退 「鐘聲」提醒和平承諾不能淪空談
《人民日報》指出,日本右翼勢力多年來在歷史問題上不斷開倒車,從參拜靖國神社、回避「慰安婦」責任,到在教科書中淡化南京大屠殺、弱化侵略罪行,用「南京事件」等模糊表述替代歷史真相,不僅背離《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基礎,更給亞洲受害國人民造成新的情感傷害。
文章警告,歷史修正主義的種種動向,正在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政治與法律基礎,日本應以實際行動落實《中日聯合聲明》中的歷史反省承諾。
評論同時指出,近年日本藉口「周邊安全挑戰」,大幅提升防衛預算,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推動軍事鬆綁,甚至不時傳出修改「無核三原則」議論,與其自稱的「和平國家」形象背道而馳。尤其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對中國內部事務妄加評論,在台灣問題上頻頻越界,是對戰後國際秩序和中日政治基礎的公開挑釁。
「鐘聲」表示,中日同為亞洲和世界的重要國家,日方應回到正確歷史觀的軌道上來,同中方一道踐行和平發展理念,共同維護地區與世界的穩定與安全。
抗戰老兵口述歷史再現勝利時刻 央媒多管齊下推特別報導
除刊發「鐘聲」評論,人民網今也推出《八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時空對話·抗戰老兵講述奪取偉大勝利的故事》特別策劃,從郭效遠、陳作明、宣钜華、接成法等多位八路軍、新四軍老戰士回憶出發,還原日本宣布投降消息傳來時全國各地民眾熱淚盈眶、軍民同慶的歷史場景。
例如老八路郭效遠回憶說,1945年8月15日聽到日本投降消息後,許多戰士抱在一起又哭又笑,這一刻等得太久。新四軍老兵宣钜華說,他當時正在打遊擊,「聽見鎮上老百姓放鞭炮還以為是槍聲」,後來才知道是抗戰勝利了。99歲的接成法回憶連長站在土台上高喊「我們勝利了」,戰士們高喊著「可以回家種地了。」
習近平強調弘揚抗戰精神 央媒梳理青年教育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同步推長篇文章,系統整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多年來在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百團大戰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的講話內容,強調「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文章回顧習近平先後在南京、陽泉等地紅色遺址考察,重點強調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作用。
文章指出,從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覽,到百團大戰紀念館的弔念儀式,中共中央不斷倡導全社會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的價值取向,在今年7月7日百團大戰紀念館的參觀活動中,習近也對年輕人表示,「生逢其時,要勇擔民族復興大任,要以歷史為鏡、以先烈為榜樣。」此外,大陸央視也推出不少影音節目紀念這特殊的日子。
為配合80週年紀念,大陸多座革命紀念館和抗戰遺址近期也推出專題展覽、英雄口述錄影等教育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人民日報客戶端亦推出多媒體專欄,從國家層面統一營造「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共鑄未來」的社會氛圍。
此外,《中新社》亦製作不少抗戰相關題材欄目,讓讀者了解80年前那場戰事的意義。其中有部影音提到,今年九旬高齡的抗戰後赴台老兵高雙印在闊別故土數年後,再回到老家河南的故事。故事中提到,在為期一周時間裡,高老先生冒著高溫,探訪其出生地平頂山寶豐縣東太平村(今平頂山新華區東太平村),以及香山寺、嵩山公墓等地尋根謁祖。從抗戰烽火中的娃娃兵,到白髮蒼蒼的老兵,八十年光陰流轉,面對淹沒的村落,偶遇兒時同窗,攜親屬掃墓,老人情難自抑,頻頻拭淚,令人鼻酸。
「鐘聲」在文末強調:歷史記憶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今天更具警醒與啓迪意義。日本只有真正面對歷史、切割美化侵略的言行,才能贏得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尊重。亞洲和平不能建立在歷史修正主義的基礎之上。面對不確定的世界局勢,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越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力量,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