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和平總統」 川普樂當首席調停者 想拿諾貝爾和平獎

川普自稱「和平總統」,之所以將注意力轉向這些衝突,部分原因是他相信可以運用美國的影響力終結戰爭。圖/取自白宮臉書
川普自稱「和平總統」,之所以將注意力轉向這些衝突,部分原因是他相信可以運用美國的影響力終結戰爭。圖/取自白宮臉書

自稱「和平總統」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時主打「美國優先」政策,宣稱不再扮演全球警察。然而,上任短短200天的作為卻顯示並非如此。據一名匿名白宮官員透露,川普樂於擔任「首席和平締造者」,深信自己能憑藉美國影響力終結戰爭,藉此展現外交手腕與權力,並形容他喜歡當左右小國命運的造王者(kingmaker)。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川普14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說:「在過去六個多月,我解決了六場戰爭,這讓我非常自豪。」但僅隔一天,他就將迎來或許是最艱鉅的考驗,15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晤,試圖為俄烏戰爭劃下句點。

川普常反覆強調自己聲稱已阻止的戰爭,並不時提醒衝突延宕已久。上周,他將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領導人帶到白宮簽署和平協議,化解兩國長年敵對的爭端。這是他第二任期以來第六宗此類協議,雖然至少有一宗協議中,他的具體角色仍存在爭議。

另一名獲准匿名的白宮官員指出,川普自稱「和平總統」,之所以將注意力轉向這些衝突,部分原因是他相信可以運用美國的影響力終結戰爭。這與他2024年競選時的「美國優先」取向形成對比,當時他更著重國內事務而非外部衝突。

這名官員說:「在競選途中,你能掌握的資訊有限,但進入白宮西廂後,你才會明白世界上究竟發生什麼。」他解釋,川普上任後獲得的情報簡報改變了他對國際事務的認知。並補充:「在很多情況下,如果他早知道這些事,可能會成為競選時更大的基礎。」

川普關注調停衝突,部分原因在於他長期渴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為此,他上月甚至直接致電挪威財政部長,詢問相關事宜。

對於想討好川普的外國領導人而言,諾貝爾獎也成了很好的切入點。近期至少有六名參與協議的國家領導人提名或支持提名川普,其中包括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與柬埔寨總理洪瑪奈(Hun Manet)。

洪瑪奈是在川普威脅若不解決邊界爭端就中止貿易談判後,將柬埔寨與鄰國泰國帶上談判桌,並因此提名川普。

白宮官員稱,除柬埔寨與泰國外,川普還在促成多項停火協議或其他協議中扮演過角色,包括:伊朗與以色列、盧安達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印度與巴基斯坦、埃及與衣索比亞、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以及美國與葉門「青年運動」。不過,他在結束加薩與烏克蘭戰爭方面成效較低。

白宮方面對川普在這些協議中的具體戰略參與著墨不多。熟悉川普的人士表示,一連串和平協議的快速推進,與他的「美國優先」競選願景一致,部分原因是川普將和平協議與貿易協議掛鉤,就如近期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案例。第一名白宮官員指出:「在每一項和平協議中,都有一些對美國有利的經濟收穫。」

批評者則質疑川普促成和平的真誠度及協議的持久性。川普第一任期的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特別點名柬埔寨與泰國的協議,根據媒體報導,停火後當地已發生暴力事件。

波頓說:「他讓他們簽了停火協議,好讓貿易協議能完成。也許停火能維持幾天,誰知道呢?導致衝突的根本原因:邊界爭議,並未解決。」波頓還說:「這是一個以川普為先的政策。他想要諾貝爾和平獎,我想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他的動力來源。」

川普爭取國際協議的興趣,並非完全背離他第一任期的政策。當時他促成《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穩定以色列與多個阿拉伯國家的外交關係;他也在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重建經濟聯繫方面發揮作用。

在爭取第二任期的競選中,川普強調減少參與國際組織,推動更具交易性與民族主義色彩的作法,這就是他與團隊所稱的「美國優先」政策,但拒絕完全接受「孤立主義」的標籤。

川普15日將把這項政策帶進與普丁的一對一會晤。在峰會前幾天,川普與高級幕僚均降低外界期待,甚至稱這是一次「試探性會面」。對於他上任時全球各地的戰爭,川普原本認為俄烏衝突將是「最容易」解決的一場。但他14日承認,「事實上它是最困難的」。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