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陽發現金代壁畫墓 實物印證宋遼金文化融合

金代壁畫墓墓中的磚雕鬥栱及壁畫。圖/取自央視新聞
金代壁畫墓墓中的磚雕鬥栱及壁畫。圖/取自央視新聞

山西昔陽縣發現金代(1115—1234壁畫墓,這座保存相對完好的八邊形仿木構磚雕壁畫墓,不僅藝術造型精美,還為研究宋遼金時期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提供珍貴的實物依據。

據央視新聞介紹,該墓於20205月在昔陽縣胡窩路南側的一處建築工地被發現,隨後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會同昔陽宋金文化博物館進行搶救性發掘。除墓頂部分受損外,其餘結構完整,包括墓道、墓門、甬道、主室與耳室。

墓頂繪有白虎、朱雀、玄武與二十八宿星象圖,圖為白虎。圖/取自央視新聞

墓頂繪有白虎、朱雀、玄武與二十八宿星象圖,圖為白虎。圖/取自央視新聞

墓室內部採用磚雕和彩繪壁畫相結合的裝飾工藝,八個角立柱朱色平塗並繪筍紋,柱頭雕刻精細,彩繪色彩鮮明。整體紋飾包括海石榴、如意雲、枝條花卉、柿蒂等圖案,象徵富貴與吉祥,體現當時精緻的審美趣味。墓頂原繪有四神(白虎、朱雀、玄武)與二十八宿星象圖,寓意守護墓主與天地運行秩序,雖部分因坍塌而殘缺,仍可見其構圖之嚴謹。

壁畫主題涵蓋日常生活與社會活動,包括夫婦對坐、鞍馬出行、肩輿儀仗等場景,反映墓主人經濟富足、社會地位較高。隨葬器物雖缺乏紀年文字,但綜合墓葬形制與藝術風格,考古人員判斷其年代約為金代中期或更早。

昔陽地處山西東部,歷史上先後屬於北宋與金朝統治區域,兩度成為宋遼交界與文化互通之地。金朝建立後,吸收漢文化並融合契丹、女真等民族的藝術元素,使墓葬藝術呈現多元風貌。本次發現的胡窩路壁畫墓即是這種融合的縮影。

壁畫主題涵蓋日常生活,圖為夫婦對坐。圖/取自央視新聞

壁畫主題涵蓋日常生活,圖為夫婦對坐。圖/取自央視新聞

墓室採八邊形仿木構是北方宋元時期的典型風格,亦可見遼墓中常見的穹窿頂設計。內部裝飾採磚雕結構與彩繪壁畫並用,色彩鮮豔且題材廣泛,反映宋代宮廷工藝與遼金豪華墓葬風格的結合。壁畫內容多樣,四神與二十八宿源於中原傳統天文觀念,生活場景則融入草原民族的馬具、服飾與禮儀特徵。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認為,該墓在考古價值上不僅能補充宋遼金時期的物質文化史,也有助於解析當時多民族交流下的藝術轉化與社會生活面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