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由人民日報融合號「日月談工作室」創作的《竹見新生》影片,敘述了浙江余村人的故事,開始於一場關於綠水青山的抉擇,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故事。當第一株綠意在礦坑扎根,大陸鄉村的命運開始轉向。20年來,「兩山」生出的「金果果」,把「綠」變成了「富」,寫下青與綠相連的中國故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黨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說:「這條路我們已經走了20年了」,現在的余村山清水秀、遊人如織,成了很多年輕人嚮往的理想家園。
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黨原黨支部書記鮑新民回憶道:「可這滿眼的生機,人在余村走,就如畫中遊的日子,不是憑空來的。」回望20年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曾經有過迷茫和陣痛。20年之前,宜昌是開礦山,每天為了大炮小炮,放炮的時候炮聲轟轟、煙霧騰騰,連山景都看不到清啊!環境真是一塌糊塗。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書記到宜昌來考察,他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決心停掉礦山是高明之舉。20年來余村守住了青綠,也迎來了金銀。現如今已有1,200多名青年來到余村創業、工作。
大余村青年人才社區黨支部書記丁文文自信地介紹,村內的青年圖書館是大陸首個鄉村林碳建築,像這樣的新業態是青年入鄉創業的一個窗口。丁文文指出,我們想吸引一批熱愛鄉村且在城市有成功創業經驗的人來到鄉村,做他們的第二事業。讓余村帶動中國的鄉村,一起走向綠色發展的道路。
來自荷蘭的中國媳婦Jessica向大家打招呼:「我們的余村,已經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小鄉村了,它還是international village。Hi welcome to Yutuan。」Jessica老公做的影音,然後用TikTok直播。Jessica開心地說:「很多外國人問我,它們是怎麼做的?它們太漂亮了。」Jessica在宜春已經生活11年了,她說,宜春的環境和生態非常美,非常漂亮,現在越來越多外國朋友到這裡來玩。
在離余村1,000多公里外的湖北,還有一位和汪玉成書記一樣的村書記--谷城縣堰河村黨委書記闞洪豔,正在用他的方式,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20年來三次赴余村去學習參觀,看到余村民眾參與建設,這種積極性讓他很受觸動。認準了方向,他要把梁山深處的「金果果」這片小小的竹葉要變成金山銀山。
從余村的溪畔出發,也連接兩岸鄉村夢。當它飄過山川湖海,也點亮了千千萬萬個鄉村。台灣南投的山明水秀,與大陸余村何其相似。台灣民宿協會聯合總會總會長張心盈說,余村展現出來的青年返鄉、新業態創新的實驗魄力,啓發了我們去思考。大家用很樸實然後全村啓動的方式,上下資源串流起來,不是只有走進鄉村,甚至是已經走入家戶的一個情感。讓兩山理念落實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基礎,這是兩岸鄉村發展共同的願景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