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美印同盟夢碎!50%關稅重擊莫迪大國野心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8月初對印度輸美商品加徵50%關稅(含25%懲罰性關稅),創美國對主要夥伴國最高稅率紀錄。此舉將雙邊關係推向數十年最低點,距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作為川普重返白宮首批貴賓僅半年。關稅風暴暴露戰略互信脆弱性,迫使莫迪在獨立日高喊「印度製造」捍衛農民利益。昔日互稱「朋友」的領導人為何公開對抗?美印「天然夥伴」敘事能否在「美國優先」下倖存? 

衝突導火線:關稅戰與戰略誤判 

川普關稅動機具雙重性。表面針對印度進口俄羅斯原油,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指控印度「與中國大陸綁定資助俄羅斯戰爭」,川普更批其「漠視烏克蘭生命」。實質矛盾在貿易失衡:印度對美年順差460億美元,且拒開放農產品與乳製品市場。此涉及數億貧農生計及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鐵票。新德里提出工業品關稅減讓、增加軍購等方案時,農業保護成不可妥協紅線。 

印度強硬反制彰顯戰略自主。外交部直斥美國「毫無道理」,揭露西方雙標:2024年歐俄貿易額遠超印度,美國持續進口俄羅斯化學品。莫迪8月15日獨立日演說宣示「絕不出賣農民」,力推「斯瓦德西」(Swadeshi)政策涵蓋半導體至電動車電池自主化。此舉回應民間抵制蘋果、麥當勞等美企浪潮,並鞏固執政黨農村票倉。 

根本誤判加劇僵局。川普視「交易式施壓」為有效手段,莫迪政府卻認讓步等同政治自殺。加拿大亞太基金會副總裁納吉布拉(Vina Nadjibulla)指出:「此為雙邊關係最糟時刻,印度成少數未達協議卻遭最高關稅國。」川普自誇「促成印巴停火」遭印度官方否認,而巴基斯坦提名其競逐諾貝爾獎、美巴能源合作等舉措,深化新德里不信任。 

結構性矛盾:地緣政治與國內壓力 

俄羅斯依存度成核心障礙。印度85%武器源於俄製,日進口200萬桶俄油居全球第二,此關係牽涉國安與能源安全。川普關稅反促印度強化俄國紐帶: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急訪莫斯科,外長蘇杰生(S. Jaishankar)計劃跟進,普丁擬年內訪印。此為2022年俄烏戰後首次。威爾遜中心南亞所長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直言:「川普懲罰印度平衡美俄策略,此為拜登政府所未為。」 

戰略自主原則制約合作深度。莫迪2月訪美簽署的軍事科技協議缺乏執行機制,被譏「美國零成本、印度賺面子」。反之,美方在減購俄裝備、圍堵中國大陸等議題索求實質讓步。川普「將孟加拉國交予莫迪」言論,表面賦權實則轉嫁區域風險,更為美製武器創造需求。此「卸責式合作」牴觸印度不結盟傳統,促其改善對中關係:莫迪擬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係2020年邊境衝突後首度訪中。 

國內政治成本壓縮妥協空間。對川普,打擊印度順差是實踐「美國優先」關鍵劇場;對莫迪,屈服意味背叛核心支持者。農業佔印度就業47%,乳製品市場開放將衝擊1億牧民;H-1B簽證限制(72%持者為印度人)及川普「終結雇用印度人」言論,直接威脅城市中產階級。任何退讓皆可能瓦解民族主義執政基礎。 

經濟博弈:自主化與突圍策略 

印度經濟緩衝力減輕關稅衝擊。對美出口僅佔GDP的2.1%,14億人口支撐內需消費佔GDP近60%。電子產品(如iPhone)雖面臨26%關稅,成本仍低於中國大陸、越南;紡織業同理,而佔美國處方量45%的學名藥因替代源稀缺,具較高談判籌碼。此為莫迪宣稱「關稅戰勝出」的底氣。 

供應鏈重組伴隨隱憂。蘋果宣布2026年銷美iPhone全數轉印度組裝,日韓造船廠積極尋求合作。然「印度製造」面臨瓶頸:iPhone組裝每部獲利低於25美元(蘋果賺逾450美元),零件仍賴中國大陸進口。全球貿易研究所(GTRI)警告,若未建立本土供應鏈,出口成長恐淪「紙面數字」,招致美國更嚴苛審查。 

多元佈局成突圍關鍵。印度加速與歐盟、英國簽自貿協定(降低威士忌、汽車關稅),並吸引中國大陸企業設「出口導向型工廠」。此務實策略反映現實:當「取代中國大陸成世界工廠」因美中貿易重置停滯,合作與競爭需重新劃界。 

未來路徑:有限合作的艱難平衡 

軍事合作受制現實矛盾。川普推銷F-35戰機遭印度反對黨批「天價垃圾」,且違背國防自主政策。更深層障礙在體系兼容:俄製裝備佔比85%,換裝美械需天價成本並觸怒俄羅斯。美國對台軍售轉向「非對稱戰力」,反映其戰略邏輯:盟國僅需充當美軍輔助節點,而非發展獨立戰力。 

區域角色認知鴻溝難彌。美國期待印度成「印太北約」支柱遏制中國大陸,印度卻堅持參與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川普威脅對金磚成員加徵關稅,印度前外交官特里古納亞特(Anil Trigunayat)強調:「印度將加倍堅持自主權。」烏克蘭戰爭教訓強化此立場:印度以盧比盧布交易擴大俄油進口,迴避美國制裁。 

短期內務實主義主導互動。莫迪政府維持「高調友好、實質謹慎」策略:在低政治領域簽象徵協議,於農業、能源、軍購等核心利益絕不退讓。同時改善與中國大陸關係分散風險,強化與歐、日、俄合作拓展戰略空間。如分析師所言:「川普設定更高合作門檻,迫使印度在複雜棋局中謹慎落子。」 

結語:神話終結與自主之路 

50%關稅是對印度「戰略自主」的經濟懲戒,莫迪「印度製造」誓言則揭露發展路線矛盾:既需全球化供應鏈,又企圖複製保護主義成長。 

美印裂痕顯示川普「交易式外交」正解構同盟框架。當「共同價值」讓位「美國優先」關稅計算,印度成為「夥伴即對手」首個體驗者。「天然夥伴」神話終結之際,新德里危機中尋轉機:莫迪赴中參會、加速歐盟自貿談判,皆在摸索成為「多極世界之真正一極」。這條自主之路,必於川普關稅砲火中顛簸前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