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挑起關稅戰後,大陸將出口重心加速轉向「全球南方市場」(發展中國家),據最新數據顯示,大陸目前對開發中國家的出口規模已達1.6兆(美元,下同)比起對美國和西歐的出口額高出逾五成,「南南貿易」或將成為全球商業新秩序的推力。
港媒《南華早報》今天(19日)引述標普(S&P)分析師指出,自2015年以來,陸方對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翻倍成長,尤其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增速更為顯著,過去五年間,大陸對南方市場出口成長65%,增速為前一個五年的三倍;相較之下,這十年對美國和西歐的出口僅分別增長28%和58%。
報告顯示,大陸對南方出口額已達1.6兆,遠超過對美國與西歐合計的1兆。分析師研判,隨美國關稅不確定性升高,加上大陸經濟放緩,企業勢必持續深耕南方市場,南南貿易將逐漸取代傳統格局,重塑全球商業秩序。
除出口外,大陸對南方國家的投資亦快速增長,過去十年,中資對東南亞四大夥伴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資金流入翻了四倍,平均每年約88億,印尼則藉此迅速壯大鎳產業,廠商推進至電動車上游供應鏈;大陸車企則搭上能源轉型趨勢,三年內在馬來西亞銷量暴增十三倍,在泰國、印尼、菲律賓翻倍,在印度與越南亦成長五成以上。
大陸企業的觸角同時擴展至工程、建築、機械、設備、日常用品與服務等領域,分析師認為,美國新一輪關稅雖非直接原因,但卻成為加速大陸企業「南向」的催化劑。
不過,報告也提醒陸企面臨風險,包括陌生的法律與商業環境、基礎設施不足,以及當地對陸企競爭力的疑慮,可能引發監管審查或反補貼措施。即便如此,分析師仍預計南南貿易將持續推進,「陸企尋求的是銷售多元化,且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增長動能遠勝美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