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夜宵頂流」小龍蝦走下C位 野蠻生長難逃關門潮

小龍蝦配冰啤,曾是大陸夏夜宵夜文化的「標配」。圖/取自新華社
小龍蝦配冰啤,曾是大陸夏夜宵夜文化的「標配」。圖/取自新華社

夏夜的重慶南濱路,曾經門庭若市的小龍蝦店,如今卻顯得冷清。店長王磊望著「狂降50元(人民幣,下同)」的促銷立牌,無奈感嘆:「往年黃金時段早就排長隊,如今上座率不足六成。」另一邊,隔壁店主正對著手機直播吆喝:「128元3斤送啤酒!」直播間人潮不斷,實際訂單卻增長有限。

小龍蝦配冰啤,曾是大陸夏夜宵夜文化的「標配」。然而,近兩年市場卻急轉直下。據餐寶典發布的《2024~2025中國餐飲品類閉店率》數據顯示,小龍蝦成為閉店率最高的品類,達 37.2%,較前一年上升5個百分點,創下新高。

重慶市區多家門店反映,今年旺季客流量下滑近四成。店長王磊透露,2023年日銷2000斤小龍蝦輕鬆達成,如今能賣到1000斤就算不錯,營業額也僅維持去年同期七成。

大陸夜宵選擇日益多樣,小龍蝦不再是唯一首選。圖/取自微博

大陸夜宵選擇日益多樣,小龍蝦不再是唯一首選。圖/取自微博

中新網指出,消費者端態度轉變同樣明顯。90後顧客趙明表示:「前幾年夏天幾乎每周都要吃一次,今年才第二次。」夜宵選擇日益多樣,小龍蝦不再是唯一首選。

此外,部分家庭選擇「自己動手」。市民孫女士表示,市場裡小龍蝦僅15元/斤,買包十三香調料回家烹飪,性價比更高。這種「消費降級」趨勢,直接衝擊中低端餐飲市場。

在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市場,小龍蝦批發車輛較去年減少三成。批發商李偉直言:「五一假期大蝦跌到17元/斤,如今卻漲到40元/斤,終端店賣不動,我們也難做。」

《第一財經》指出,2024年大陸養殖面積激增三成,新增產地涵蓋東北、新疆,甚至黑龍江稻田試點稻蝦共作,每畝可產150公斤。但消費端需求卻下降約8%,導致供需嚴重失衡。由於農戶抱持「價格談不攏就倒回塘」的心態,批發價居高不下,終端卻難以提價,產業鏈被迫承受利潤擠壓。

小龍蝦並非唯一遭遇「退燒」的網紅美食。從髒髒包、竹筒奶茶到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許多品類都曾爆紅一時,最終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重慶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肖春蘭指出,小龍蝦行業問題在於「供需失衡+同質化競爭」。社群催生的流量紅利,曾使門店流水暴增,資本隨即大量湧入,導致門店遍地開花,卻缺乏標準化與持續創新,最終淪為「一次性消費」。

天眼查顯示,2014年大陸僅9家小龍蝦企業註冊,2018年飆升至309家,如今已回落至80家。

※飲酒過量,有害(礙) 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飲酒過量,害人害己;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