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已同意巴西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的關稅爭議磋商請求,但堅持其對巴西貨物徵收的高額關稅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此舉引發國際關注,並可能考驗WTO在處理涉及國家安全議題爭端的調解能力。
路透報導,WTO周一(18日)公佈,美國已同意與巴西就近期對巴西進口貨物徵收50%關稅的爭議進行磋商。這些關稅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本月(8月)初實施,他將此舉與巴西對其盟友、前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政治迫害」掛鉤。波索納洛因涉嫌在2022年選舉失利後策劃政變,目前正接受審判。
美國在提交WTO的文件中辯稱,巴西的部分訴求涉及國家安全問題,屬於「政治事務,不適用於WTO爭端解決機制審查或解決」。文件進一步指出,巴西近期政策「損害法治,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外交政策及經濟利益」,因此關稅措施具有正當性。
巴西的磋商請求是WTO爭端解決程序的第一步,旨在通過對話尋求解決方案,若無法達成共識,可能進入仲裁階段。巴西外交部此前表示,美國的關稅措施「公然違反WTO最惠國待遇原則及關稅上限承諾」,強調願意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本月(8月)6日,巴西正式向WTO提出磋商請求,美國上周五(15日)回應,同意展開談判,顯示雙方有意避免爭端升級。 巴西副總統阿爾克明(Geraldo Alckmin)估計,約35.9%的巴西對美出口商品受50%關稅影響,佔巴西全球出口的4%。 然而,美國對某些巴西產品如堅果、橙汁、煤炭、鐵、錫及石油產品豁免關稅,顯示談判仍有彈性空間。
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本月初曾表示,川普「不願意談判」,並指責美國試圖干涉巴西主權。 巴西財政部長哈達德(Fernando Haddad)透露,雙方自5月起已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但進展有限。 盧拉計劃透過改革巴西礦產開採政策增強經濟自主,並與金磚國家(BRICS)成員國協調,應對美國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徵收關稅,顯示其貿易政策延續第一任期的強硬風格,可能進一步削弱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該報認為,美國將波索納洛案與貿易爭端掛鉤,是一種「政治化關稅」的策略,可能引發更多盟友反彈。而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巴西,還包括對中國、墨西哥等國的高額關稅,恐引發全球貿易戰,損害美國製造業。
此爭端可能成為WTO處理國家安全例外條款的關鍵案例。國際媒體警告,若美國持續以國家安全為由規避WTO規則,恐進一步削弱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性。巴西強調願意談判,但盧拉的強硬表態顯示,若無法達成共識,巴西可能採取報復措施或尋求金磚國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