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59】「畫魚聖手」劉獅 活在當下

1951年,劉獅受邀到政工幹校創辦藝術系,並擔任首屆系主任,開啟了台灣軍中的藝術教育。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1951年,劉獅受邀到政工幹校創辦藝術系,並擔任首屆系主任,開啟了台灣軍中的藝術教育。圖/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提供

有「畫魚聖手」稱號的畫家劉獅,是台灣政工幹校藝術系的創辦人,也是著名書畫家劉海粟的姪子,他長於戰亂,一生卻過得自由奔放,是位傳奇浪漫的藝術大師。

1913年生於雲南昆明,劉獅的父親當時是雲南省財政廳長,家境十分富裕,不過由於母親是二房,生下他三天後便猝逝,父親也在他6歲時離開人世,家道中落後,生活變得相當貧苦,12歲時劉獅便決定去上海投靠九叔劉海粟。

劉海粟是中國著名書畫家,也是上海美專的創辦人,在對方的啟迪下,劉獅展現了驚人的繪畫天賦,15歲進入上海美專就讀,16歲便舉辦了個人畫展,之後更赴日本專攻西畫及雕塑,回國後就在上海美專任教,當時他才18歲,是上海美專最年輕的教授!

只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在愛國心驅使下,劉獅決定從軍報國,由於會講日語,他被派至58軍政治部,在湖南前線負責勸降日軍,不料卻在1940年的長沙會戰中遭到擊傷,只得到民家休養,當時,民家旁有個池塘,裡頭養了許多錦鯉,每天看著魚游來游去,竟意外成了他畫魚的契機。

「劉獅被稱為『畫魚聖手』,就是因為他有很強的西畫背景,他把這樣的手法及影響力帶到中畫裡,所以他在戰亂時照樣創作,甚至還能開畫展,而且聽說所有畫還通通賣光光!」劉獅的兒子劉麟表示。

抗戰結束後,劉獅重回上海美專教書,這時他的魚畫已經享譽中外,其中作品「九如圖」更以百萬元高價售出,被贈予美國的馬歇爾將軍。

後來,隨著國共內戰爆發,劉獅決定帶著妻小來台,1951年,更受邀到政工幹校創辦藝術系,並擔任首屆系主任,開啟了台灣軍中的藝術教育。

「他在學校上課時非常認真、非常苛刻,教室裡的石膏頭,他會事先一個個擺好位置、調好光影,結果某天隊職幹部來檢查時把它統統立正稍息、向右看齊,哇 老師氣瘋了,直接跑到校本部找校長理論去!」劉獅的學生熊德銓回憶。

在學校是嚴師,但私底下的劉獅其實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也因為個性自由奔放,與軍校文化格格不入,待了四年後劉獅便辭去教職,創立了個人工作室,持續創作及投入大型雕像製作。

劉獅不僅擅長畫畫,雕塑也是他的強項,當時公家許多大型塑像,都委由他製作,像是鳳山陸軍官校的蔣中正騎馬像、台北孔廟孔子像等等都是他的作品,儘管賺了不少錢,但樂天派的他、花錢速度也快,好險他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三個兒子後來都出國發展,也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

64歲時,劉獅和太太移民美國,不久後更將養育他的九叔劉海粟接到美國團聚,那段期間,彼此作畫相伴,是他晚年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直到84歲離開人世。

出生戰亂,一輩子卻過得瀟灑自在,劉獅的作品,見證了台灣的歷史,對生命及藝術的熱情,也深深影響著後人。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