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國對台灣產品加徵「20%+N」暫行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明天(25日)將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說明台美關稅談判的進展與原則,並評估對產業的衝擊。卓榮泰強調,談判重點在爭取更合理稅率,避免半導體「232條款」造成疊加課稅;同時回應外界對談判透明度的質疑,承諾協議一旦達成,將完整公開並送交立法院審議。
根據書面報告內容,卓榮泰強調,台灣的談判目標是爭取更合理的稅率,並針對半導體產業的「232條款」進行協商,希望能避免關稅疊加計算。
對於外界質疑談判過程不透明,卓榮泰重申,一旦與美方達成協議,行政團隊將立即向國會與社會完整公開協議內容,並將文本送交立法院審議,同時提出詳細的衝擊評估報告。
針對外界傳聞台灣在談判中提出的籌碼,例如全面開放市場或企業巨額投資,卓榮泰在報告中解釋,美國的對等關稅談判旨在改善貿易逆差,而台灣與美國的貿易逆差近年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台灣企業為因應美中貿易戰而將生產線移回台灣或赴美投資,加上美國AI產業擴張導致對伺服器需求大增。
在非關稅議題上,卓榮泰表示,台灣將在符合科學證據與國際標準的前提下,維護國民健康與糧食安全。雙方也將致力於優化經貿體制,包括擴大電子化通關、打擊洗產地,並討論高科技貨品出口管制等議題。
卓榮泰指出,在台灣的對等關稅從原先的32%降至20%後,對台灣出口、產值、GDP與就業的衝擊已比4月初的評估減少約五成。然而,根據勞動部統計,從4月7日到8月15日,仍有73家企業因美國關稅影響而實施「減班休息」,人數達2,388人,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製造、金屬製造及其他運輸工具製造業。
卓榮泰指出,受衝擊的具體產業包括工具機、手工具、水五金、重電、塑膠製品,以及農產品中的蝴蝶蘭和毛豆。為此,政府已規劃930億元的產業支持方案,並承諾在特別預算通過前,將「移緩濟急」提供必要支持。此外,也將在接下來的韌性條例修正案中編列200億元,爭取朝野立委支持。
卓榮泰提到,由副院長鄭麗君與談判代表楊珍妮率領的團隊,從4月初至今已取得持續性的正面進展,而20%的關稅就是階段性成果;卓榮泰強調,目前談判尚未達成最終協議,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尚未進行總結會議,且半導體產業相關議題與232條款仍在溝通中,需要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