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解放軍變招?火箭彈系統攻台策略

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

《中時新聞網》援引國防部前視察盧德允指出,共軍近年戰術改以成本相對低廉的「遠程火箭砲」(火力)(簡稱遠火)來取代高價的彈道飛彈,企圖瓦解台灣的防空防禦。

未來若真有武統戰爭這回事兒,解放軍火箭彈系統必然是主攻要角。解放軍各型彈道飛彈射程從500到14000公里,但打擊範圍在500公里之內的目標,得靠陸軍自己解決。

在這種情形之下,解放軍陸軍大力研究火箭彈系統,不但加大射程達600公里,而且還增高其打擊精度;更重要的是,台灣軍界慣於以武器論武器,閉口不談體系作戰,得到的就是片面而斷裂的結論。

例如火箭彈系統破壞的不只是國軍防空系統,若配合飛彈與無人機作戰,還將毀了國軍所有制空、制海、制陸地與制電磁權,為未來的無人登陸部隊創造最大的兩棲價值。

火箭彈系統如何攻台?

解放軍火箭彈系統在武統戰爭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尤其在遠端火力壓制、精確打擊和戰術協同等方面。首先以PHL-191發射之BRE-10型火箭彈來看,從福建沿海發射,其500公里射程覆蓋本島全境、甚至於涵蓋沖繩美軍基地與國軍之縱深目標。

第二,由於火箭彈相對飛彈更便宜的價格,1個火箭炮旅(96門PHL-191發射車)齊射768枚火箭彈,形成「火箭彈級密度+飛彈級精度」火力網,對我實施精確與飽和攻擊,突破國軍防空系統。

第三,首輪打擊即癱瘓國軍。BRE-10火箭彈制導採用北斗+慣性導航+末端紅外/圖像匹配制導,誤差小於10米。這是外貿版的規格,解放軍自用版遠不止如此。

BRE-10可使用多功能彈頭(包括溫壓彈、鑽地彈、或電磁脈衝彈頭)、並配合飛彈,精準摧毀固定與機動飛彈陣地、機場、港口、營區、雷達站、地下指揮中心、等高價值目標完全沒有問題,首輪打擊即癱瘓國軍防空體系和指揮鏈。

第四,火箭彈系統可支援兩棲登陸作戰。在兩棲登陸之前,火箭彈對我灘頭陣地、後方炮兵陣地、交通樞紐與補給線,實施大面積覆蓋打擊,清除登陸障礙和防禦工事。

第五,高性價比。火箭彈高性價比可替代飛彈,現代火箭彈早已「飛彈化」,足以壓制並摧毀國軍火箭彈系統例如霹靂2000與海馬斯,而單枚BRE-10成本約50萬美元,遠低於數百萬美元的戰術飛彈。戰時,中國軍工月產能可達2000枚,充分保證火力的持續性。

火箭彈系統樞紐:戰術數據鏈

過去我們一再提醒讀者,任何作戰都必須考慮體系作戰,單靠某種武器是無法成事的,火箭彈系統也是如此;而體系作戰的神經中樞,就是戰術數據鏈。

在體系作戰之下,火箭彈可與無人機和飛彈協同作戰,形成一個完整的火箭彈作戰體系。這個體系依賴數據鏈構建一個「戰場神經網路」,經由數據鏈即時傳輸戰術訊息,把戰場每個感測器、指揮決策系統、各個武器平台連結在一起,形成「偵察、識別、打擊、戰果評估」的循環。

作為協同作戰神經中樞的戰術數據鏈,可即時共享目標,例如各型無人機和偵察衛星可經由數據鏈,將目標座標、屬性、運動軌跡實時傳輸至指揮中心;參與打擊的平台包括遠火系統和飛彈,同步接收戰場態勢,避免重複打擊或遺漏目標。

指揮中心的決策系統(AI控制的超級電腦),根據目標優先順序、武器射程和特性,透過數據鏈下達智能火力分配。大體上無人機負責前沿偵察、電子干擾或雷射照射(為半主動制導武器提供引導)。

接著,火箭彈實施面壓制或飽和攻擊、飛彈精確打擊加固工事或高價值目標(例如摧毀各式感測器與雷達)。

總之,數據鏈是協同作戰的基本架構,它可使偵測、識別、獵殺、戰果評估等平台不再孤立作戰,並加大殺傷鏈效率,使得原本需數小時的決策過程,壓縮至「分鐘級」。由於較低精度火箭彈與高精度飛彈協同作戰,大大提升體系作戰效能,實現1+1>2。

火箭彈系統協同作戰

無人機、火箭彈與飛彈的協同作戰,是對台戰爭中最高效的戰術組合,如前所述,數據鏈顯著提升火箭彈打擊精度和體系生存能力。

先看無人機。察打一體無人機進行前沿偵察與目標鎖定,本身可直接打擊目標(例如機動雷達站與指揮中心),是戰場感知與目標導引的核心。它可即時將(機動)目標訊息傳輸給後方飛彈和火箭彈陣地,同時監看與評估打擊效果。

火箭彈制導雖然有北斗+慣性,但其打擊精度究竟不如飛彈,此時,無人機可以激光持續照射目標,協助火箭彈打擊(A射B導);當飛彈(例如巡航飛彈)開始攻擊目標,在飛行期間還可經由數據鏈,接收無人機更新的目標座標,臨時切換打擊對象。

由於精度較差、成本較低,火箭彈比較適合進行飽和打擊,例如一個PHL-191火箭炮營齊射64枚火箭彈(總成本約960萬美元),30秒覆蓋5平方公里,其火力密度絕對可以壓制國軍的防空系統,國軍發射1枚200萬美元的愛國者飛彈,卻只能攔截1枚火箭彈,非常划不來。

問題是,只要國軍攔截,很快就把庫存消耗完畢,接下來還怎麼打?這種情形有點類似伊以衝突中,伊朗對以發射廉價無人機大量吸引以軍鐵穹攔截彈,極音速飛彈接著再打,總會有1發命中目標。要不是美軍及時介入,恐怕以色列受傷更重。

無人機是三者中的節點,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九天無人母機。它可攜帶電子戰無人機、蜂群無人機,一方面實施電磁干擾、癱瘓、欺騙、壓制國軍雷達,另方面同步發起蜂群打擊。過去胡塞武裝曾以無人機群干擾沙烏地阿拉伯防空系統,掩護巡航飛彈襲擊煉油廠。

無人機、火箭彈與飛彈的協同,本質是把無人機當作「戰場神經」,整合「偵察、識別、獵殺、戰果評估」過程,以確保火箭彈能夠以飽和火力撕開國軍防禦缺口、飛彈能夠在體系支撐之下打擊高價值目標。

結論

未來武統戰爭規則已被改寫,勝負取決於解放軍更擅於高效的融合運用無人機、火箭彈與飛彈的協同作戰。

試想下,在前三者的打擊之下,國軍喪失制空權、制海權、制地權與制電磁權,還怎麼「重層嚇阻、防衛固守」呢?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