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俄唯一的核武控制協議《新戰略武器削減條約》(New Start Treaty)將於2026年2月到期,全球核軍備競爭再度升溫。美國與俄羅斯正同時升級核武庫,中國則急速擴張核能力,規模已遠超英國與法國。俄羅斯國營核子部門主管近日警告,莫斯科正面臨生存上的「巨大威脅」,未來幾年必須不斷強化「核盾牌」。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俄國國營核能公司Rosatom總裁李哈切夫(Alexei Likhachev)未直接點名俄羅斯的主要核子威脅來自何處,但他說:「當前的地緣政治情勢,是對我國生存構成巨大威脅的時刻。」
根據俄羅斯國營新聞社俄新社(RIA)的報導,他補充說:「因此,核盾牌,同時也是利劍,是我們主權的保障。我們如今明白,在未來幾年必須持續改進內核盾牌。」
這番言論出現在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舉行面對面會談不到一周後。這是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領導人首次與克里姆林宮首腦會晤。
雖然川普與普丁會後表面上態度積極,但此次會晤似乎並未取得具體成果,而有關俄烏停火的希望,隨時間推進更顯渺茫。
目前尚不清楚李哈切夫為何此時發表關於俄羅斯核計劃的談話,他也未具體說明莫斯科「核盾牌」計劃將會有哪些更新。
川普今年5月曾發表類似言論,宣布計劃研發「金穹」(Golden Dome)飛彈防禦系統,此系統靈感來自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防禦系統,預估成本至少1,750億美元。
「金穹」目標是攔截多種類型的飛彈,包括彈道飛彈、高音速飛彈與巡弋飛彈,以應對來自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然而軍事專家普遍認為,面對俄羅斯或美國可能發動的大規模攻勢,沒有防禦系統能全面攔截。
雖然安全專家持續警告中國核武發展正快速升級,但俄羅斯與美國合計仍擁有全球90%的核武庫存。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數據,截至2025年,全球核武總數為12,331枚。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則估計,莫斯科目前持有近4,400枚核彈頭,其中超過1,500枚處於「戰略部署」狀態;而美國則擁有逾3,700枚核彈頭,其中約1,400枚已部署。
研究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三大核武國,擁有約600枚核彈頭,其後依序為:法國290枚、英國225枚、印度180枚、巴基斯坦170枚、以色列90枚,以及北韓50枚。
冷戰結束後,核裁軍原本是國際社會共同目標,但隨著普丁發動烏克蘭戰爭,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係日益密切,美俄關係再度陷入險境,裁軍前景也愈發撲朔迷離。
新戰略武器削減條約是目前美俄之間唯一的雙邊核武控制協議,雖在2021年獲得延長,但將於2026年2月到期。該條約最初於2010年簽署,但其未來同樣不明,因為莫斯科已在2023年暫停履行協議。
普丁當時表示,雖然暫停協議,他仍會遵守條約對核彈頭庫存數量的限制,但不再允許美方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