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已完成最新《2025年國家國防戰略》(2025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草案,內容直指台灣在印太安全架構中具「最脆弱卻最具戰略重要性的地位」,將台灣列為阻止大陸區域野心的核心焦點。據了解,核心戰略內容將圍繞四大項目:保衛美國本土安全、嚇阻中國擴張、強化與盟邦分工,以及振興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這份長達約80頁的戰略文件,預計在白宮審核後於秋季公布摘要,全文則大部分將列為機密。
《日經亞洲》率先披露,這份草案大量引用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於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談話,並深受國防部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著作《拒止戰略》(The Strategy of Denial)啟發。柯伯吉直言,若中國成功奪取台灣,不僅會重塑亞太勢力平衡,更將對美國安全與繁榮造成直接威脅。他形容台灣是北京擴張計畫中「最脆弱但也最具戰略意義的目標」。
作為五角大廈最高層級的戰略指導文件,《國家國防戰略》將直接影響美軍應對多場衝突的決策,並決定兵力部署、軍事現代化方向及預算優先順序。依照美國法律,國防部需每四年發布一次戰略文件,上一次完整版本為2018年,當時同樣由柯伯吉主導起草。
據報導,最新的草案,台灣重要性被進一步凸顯。據悉,文件強調一旦台海情勢失守,亞太地區盟邦將全面受到威脅,連帶削弱美國在全球的可信嚇阻力。儘管柯伯吉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台灣並非美國「生存利益」,但這份新版戰略明確指出,維護台灣的安全是美國在印太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柯伯吉所倡議的「拒止戰略」更是被視為草案的核心框架,他主張美國應與盟友協力,建立一套足以讓大陸動武成本極高、幾乎無法承擔的防禦網,此戰略也與范斯的外交政策主張互相呼應。范斯在慕尼黑會議時曾明言,美國應將安全焦點由歐洲轉向印太,要求歐洲國家自行承擔更多防衛責任。他直言:「歐洲永遠成為美國的安全附庸,既不符合歐洲利益,也不符合美國利益」。
范斯當時的發言在會場引發議論,他甚至稱歐洲最嚴峻的威脅是來自內部價值流失,而非俄羅斯或中國。這番話被視為川普政府「美國優先」外交路線的延伸,也解釋了為何新版戰略將大陸列為最主要挑戰,而台灣成為文件中反覆強調的關鍵重點。
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今年5月就要求柯伯吉在8月底前提交最終草案,並強調「國家國防戰略」是確保國防部一切行動與總統決策保持一致的最高指導依據。據了解,戰略內容將圍繞四大核心支柱:保衛美國本土安全、嚇阻中國擴張、強化與盟邦分工,以及振興美國國防工業基礎。
除了地緣戰略考量外,國防工業振興被明確納入國防戰略,反映華府正試圖藉軍工產能擴張來維持長期軍力優勢。柯伯吉更指出,若美國無法加快國防產業的現代化,將難以支撐未來可能的台海高強度衝突。
美方官員透露,戰略摘要將於秋季對外發布,而大部分內容因涉機密將不公開。但從現有資訊來看,這份草案既是川普政府第二任期外交安全思維的具體化,也標誌台灣地位已由過往的「區域焦點」上升為美國國防規劃中的「核心支點」。
美國近年多達4位將領指出,大陸2027年前將具備奪取台灣的能力,警告台海戰爭可能性增高,加上台灣明年國防預算占GDP比重3.32%,相較前一年增幅達22.9%,兩岸軍費均增的情況讓各界擔憂「火藥桶」一觸即發。對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7日表示,大陸對台方針始終清晰,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作為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路線。她強調,「陸方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今天則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的主流民意是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但賴清德當局在窮兵黷武的邪路上狂奔,對美方予取予求、甘當美國的提款機掏空台灣,將難逃玩火自焚的下場,他稱,共軍會加強練兵備戰,全面提升「打贏能力」,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