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自製的「海鯤號」柴油動力潛艦,最近將移至浮動船塢進行海測,部分軍事專家的意見是,可能趕在「520」新總統就職前,讓「海鯤號」能真正浮潛下水。
而「海鯤號」潛艦確定27日移至台船公司乾船塢進行測試。也是第一次面見國人。從軍事角度看,基本上「海鯤號」完工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更重要的是——是否如國防部形容的具有實質戰力。
就目前所知資訊,「海鯤號」可航行自無疑義,更重要的挑戰在於能否潛入一般傳統潛艦300公尺的水深、甚至更深。接著,就是能否發射操雷(未裝備火藥的魚雷),以及潛射魚叉飛彈,這對潛艦而言是最大的挑戰。
從各種角度說,「海鯤號」技術至少來自西方七個國家,包括西班牙、英國都扮演重要角色。其實,老美在過程中一副事不關己,但最重要角色應來自美國,包括電戰、聲納系統都來自美國的支援。從「海鯤號」只花兩年半時間成型,包括英國、西班牙和台灣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敢提供支援,老美的幕後操控自然是關鍵。
而日本角色更是外界懷疑的存在,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日本利用退休電焊工,提供台灣潛艦的電焊技術。
在公開露面那一刻開始,「海鯤號」指揮台上外觀的坑坑疤疤,就引起各界討論,台船公司和國防部說法是所謂的「瘦馬現象」,主要是老美提供的潛望鏡和通訊系統尚未到貨的權宜措施,另一說則是是台船公司電焊技術還不到國際水平。
一般而言,「瘦馬現象」是還可以接受,因為只要完工啟用,是不是「瘦馬現象」平民百姓都可看得出來,不必軍事專家專門點評。
「海鯤號」趕在520前進入海測及浮潛航行,是合理的推測,至少證明潛艦確實能動,而要到最後交給海軍可能要到年底之後。未來如果海軍驗證「海鯤號」確實可用,台灣方面的規劃是3、3、2建造規模,配合已經有的「海龍」、「海虎」兩艘潛艦,台灣海軍未來可擁有10艘潛艦的規模。
對台灣海軍來說,在實力上而言,又是另一世代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