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AI「軍民融合」強勢助推國防領域 專家:超車美國形成戰略優勢

大陸近來推動軍民融合政策強勢推進國防領域,九三閱兵登場的無人作戰群便被外媒視為其成果。圖/翻攝自Al Jazeera English YouTube頻道
大陸近來推動軍民融合政策強勢推進國防領域,九三閱兵登場的無人作戰群便被外媒視為其成果。圖/翻攝自Al Jazeera English YouTube頻道

根據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分析,大陸積極推動人工智慧(AI)技術進入國防領域,並以「軍民融合」為發展核心,廣泛與私營企業及大學合作,數據顯示,陸方的整合策略展現出有別於美國的系統性優勢,美國遏制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行動難度將逐漸升高。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CSET指出,共軍在2023和2024年發布的近3000份AI相關合約得標資訊中,超過300間多次得標的機構裡,私人企業、大學和其他非典型軍事產業單位占比超過85%,多數獲得中國軍方AI合約的機構並未列入美國制裁名單內,顯示北京得以持續動員民間研發力量推進國防實力。

CSET高級研究員麥考爾(Cole McFaul)直言,中國在AI技術應用上形成廣泛布局,反映出美國在限制中國軍事現代化方面「能做的已經有限」。

具體案例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的新研究,該校研究人員去年展示出利用AI打造的自動化「殺傷網」,能在海戰中根據戰場變化即時調整武器部署。僅6天後,上海交大與共軍就簽下國防合約,將技術付諸實用。自2023年起,該校已累計簽下至少14份相關合約,涉及高速目標追蹤、水下無人機設計與無人機蜂群對電磁干擾的反應強化等項目。

報導指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多年來推動軍民融合,讓共軍能直接利用大學和企業的創新成果,突破傳統由國營軍工企業主導的格局,美國雖同樣嘗試借助學術與產業界,但中國在規模與組織上展現出更高的整合度。

大陸「軍民融合」的政策已在國際場合強勢展現,3日進行的大閱兵中,共軍公開展示多種AI驅動裝備,包括空中打擊無人機、無人艦艇與機器狗,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北韓領袖金正恩同場觀禮;軍事專家認為,這些裝備將在未來衝突中發揮關鍵作用。

CSET指出,中國甚至允許部分國防合約公開招標,涵蓋範圍之廣,超出許多西方國家通常保密的敏感系統。分析人士警告,隨著中俄深化合作並積極發展AI軍備,這將使北約與美國在長期戰略對抗中面臨更多挑戰。

CSET研究員布瑞斯尼克(Sam Bresnick)指出,共軍與民營機構的合作已為美國政府帶來艱難的抉擇,一方面需對相關領域加大投資以保持競爭力優勢,另一方面則要抉擇是否擴大制裁更多中國機構,或是以某種方式盡可能維持合作。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