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俄烏戰爭屆滿二年,俄國非但挺過西方經濟制裁,反而經濟持續成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最新報告顯示,俄羅斯 2024 年 GDP 成長預測為2.6%遠超預期的 1.1% ,相較陷入成長低迷的歐洲,俄羅斯經濟顯然有強大的韌性,也證明西方經濟制裁徹底的失敗。
2014 年俄羅斯在吞併克里米亞後,就開始受到西方一連串的制裁,於是外國企業撤離、消費商品面臨短缺、俄羅斯富豪海萬資產被沒收或凍結。俄羅斯花了數年時間制定一項稱為「俄羅斯堡壘」的對抗計畫,其中包括建立外匯儲備、減少美元資產、削減債務,以及在 SWIFT 支付網絡外另闢蹊徑等等措施,有效避免了在西方制裁之下出現經濟崩潰。
另方面,西方也過於高估自身政治號召力與國際經濟的掌控力。而西方國家內部的爾虞我詐,也是失敗原因之一。美國想拉攏印度對抗中國,而歐盟不想得罪土耳其,就眼睜睜的看印度與土耳其大做轉手貿易,上下其手。俄羅斯照樣可以出口石油,進口西方商品。甚至美國不但趁機哄抬天然氣價格,自己都買進俄國的石油。
西方固然掌握國際投資與製造技術,但中國的實力卻可以在大部分填補上西方在俄羅斯留下的空缺,中國資金大量湧入,中國的汽車等產品也取代德國和日本成為最大的汽車供應國。兩國貿易急劇增溫,去年雙邊貿易超過二千億美元,俄羅斯從中國大陸的進口暴增50.2%。在西方眼中,中國成為制裁的缺口。
經濟制裁失效的部分原因還來自外交孤立的失敗。戰爭一開始俄羅斯的確受到國際譴責,但是大部分國家都希望透過外交解決。但是烏克蘭與西方過於相信輿論戰,把區域安全與族裔衝突拉高到所謂「民主與專制」的對抗。而烏克蘭的貪腐以及美國自身的民主倒退,讓這樣的意識形態訴求成了反諷,更失去許多南方國家的支持。以哈戰爭美國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造成大量的巴勒斯坦平民傷亡,更是揭露美國道德雙標的虛偽,失去譴責俄羅斯的道德制高點。讓俄羅斯突破外交孤立,也讓非西方國家名正言順的與俄國繼續經貿往來。
許多西方媒體或政客常說,北京一但犯台必將受到嚴重的經濟制裁。中國大陸雖然不是能源大國,但仍是世界製造大國,也正在透過對外投資將生產鏈延伸到東南亞與美洲,出口市場也在分散到更多的南方國家。如果西方兩年來對俄國這世界第十名左右的經濟體都動搖不了,歐洲還深受能源短缺之苦,就遑論想要成功制裁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