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閱兵展示高超音速飛彈 美急調三款主力駐東亞

美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船攔截系統」(NMESIS)。圖為有人駕駛載具試射。圖/取自IndoPac_Info X
美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船攔截系統」(NMESIS)。圖為有人駕駛載具試射。圖/取自IndoPac_Info X

中國大陸「九三」閱兵展示多款先進軍事裝備,包括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和殲-20隱形戰機引發關注。不到一周時間,美軍迅速採取行動,在東亞部署三款主力裝備。

美軍的第一項行動,是在關島啓動綜合防空和飛彈防禦系統(EIAMD)的部署計畫。該系統集合「標準-3 Block IIA」、「標準-6」、「薩德」和「愛國者」四款現役最先進的防空反導武器系統。這套系統的部署計畫早在數年前提出,但因高達100億美元的預算遲遲未能落地。如今面對中國東風-17等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脅,關島壓力增大,計畫才得以迅速通過。

但問題在於,這套系統的實際效能存在明顯局限。一方面,EIAMD的複雜設備需要至少10年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而大陸飛彈技術正在快速發展,屆時關島的防禦能力可能已落後於威脅。

另一方面,目前的防空反導技術對高超音速飛彈的攔截效率較低,尤其是面對機動性極強的乘波體布局飛彈,EIAMD能否真正發揮作用仍存疑。

大陸殲-20隱形戰機擁具有作戰半徑遠、隱身性能和更先進的電子戰能力。圖/取自影片

大陸殲-20隱形戰機擁具有作戰半徑遠、隱身性能和更先進的電子戰能力。圖/取自影片

美軍的第二項行動,是將海軍陸戰隊第VMFA-232中隊從美國本土調回日本岩國基地。該中隊此次部署的F/A-18D戰機曾是美軍的主力戰機之一。這款戰機屬於四代機,與大陸殲-20隱形戰機等五代機相比,技術代際存在明顯差距。殲-20隱形戰機擁有更遠的作戰半徑、更強的隱身性能和更先進的電子戰能力,而美軍的F/A-18D在東亞五代機密度極高的戰場上,與大陸空軍抗衡可能很吃力。

第三項行動,是在沖繩部署NMESIS飛彈系統。這是一款由美國海軍陸戰隊主導研發的輕型無人反艦巡弋飛彈系統,具備隱秘部署和遠程控制能力。NMESIS可以悄無聲息進入對手難以察覺的區域,一旦目標出現,便迅速發射飛彈進行精準打擊。系統已在菲律賓部署,美軍希望通過利用島鏈和狹窄海峽地形,遏制大陸海軍艦艇進入西太平洋。

NMESIS的隱秘性確實對大陸海軍形成威脅,但在於容易受到電子戰壓制。大陸的殲-16D和殲-15D電子戰機專門針對這種遠程控制武器,可以電磁干擾和壓制,能夠削弱NMESIS的作戰能力。

美軍的三項部署,試圖強化關島、日本和沖繩的軍事力量來應對大陸軍力的快速發展,但這些措施偏向防守,真正決定未來戰爭走向的,將是空中交戰和電磁權爭奪。

大陸空軍在五代半戰鬥機的裝備上已經相當完整,並計畫在2030年前裝備兩款六代機,將進一步鞏固其技術優勢。而美軍技術代際的落後可能使其長期處於被動局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