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大陸航母福建號正式服役後會改變台灣海峽地緣政治

中共解放軍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陸媒評估,福建號可能在九一八事變日(09/18)或中國大陸國慶10月1日正式服役。圖/取自央視
中共解放軍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陸媒評估,福建號可能在九一八事變日(09/18)或中國大陸國慶10月1日正式服役。圖/取自央視

劉佩怡/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
 
中共解放軍近日證實,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穿越台灣海峽,赴南海進行科研訓練任務。日本海上自衛隊也在東海發現確認有兩艘飛彈驅逐艦:現代級杭州艦和052C型濟南艦伴航。從航母山東號的例子來看,山東號在2019年11月通行台灣海峽,一個月後便在三亞軍港正式入列。因此《環球時報》評估,福建號可能在九一八事變日(09/18)或中國大陸國慶10月1日正式服役。
 
福建號配置先進設備 成未來成作戰主力
 
福建號是在2022年6月17日下水,2024年5月1日自上海江南造船廠展開首次航行試驗。相較於遼寧號與山東號,福建號規模較大,滿載排水量達到8萬餘噸。艦載機數量也從遼寧號與山東號的36架,突破到總計約60架。遼寧號艦載機以蘇愷27戰鬥機為主,山東號以殲15為主,但福建號將配置36至40架的殲15T與殲35,顯然升高航母艦載機的性能,推估未來實務上將以這艘航母作為作戰主力。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雖然福建號仍維持採用常規動力,而非核子動力,表示福建號尚未規劃作為航行全球使用;但福建號首次採用了全通平直飛行甲板,配置三台電磁彈射器和阻攔裝置,顯然福建號已經脫離原本承襲俄製航母的滑躍甲板規格,與美國福特級航母同一等級。電磁彈射器的優勢便在於其更為安全,對艦載機的結構傷害更小,但仍須經過長期而嚴謹的飛行訓練。而根據歷次航拍圖像顯示,福建號應該是在第八次海試,完成從彈射起飛到攔阻降落的完整流程。

一項武器從製造完成、測試、正式成軍入列,到發揮戰力,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依據筆者研究,福建號從2024年首航,在當年便經過6次海試;2025年也經過3次海試,基本上已完成測試,準備正式服役;但仍需注意幾點,一是以前福建號都在東海、黃海進行海試,此次赴南海進行訓練是對航母遠海航行能力的檢視,其結果如何還需驗證。二是成軍後,海軍部門還要進行項目考核驗收,最終達到全訓還需更多時間。三是艦載機的彈射降落訓練,艦載機是航母最重要、最需要發揮性能的配置。而依據美軍艦載機飛行員從基礎飛行訓練、進階噴射機訓練、取得航艦資格,到服役中隊後的持續訓練,整個過程大約長達兩至三年,才能讓飛行員熟練掌握彈射起飛與阻攔降落。相信中國大陸飛行員也需要這個時間;如此可預知,從2024年首航開始起計,大約在明年福建號上的60位飛行員已有純熟的即戰力。
 
中國大陸已是軍事強國
 
基本上,中國大陸是以作為一個世界強國而做準備的。根據美國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 GFP)2025年的軍力排名,美國位居第一,俄羅斯雖然因為俄烏戰事拖累,但仍居第二;中國則是第三。但其實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已經在許多項目上超越美、俄。

一個軍事強國通常會依據戰略需求、地緣環境、軍事科技發展趨勢,重點發展武器。這主要包括幾個項目:1,核武與戰略打擊系統,譬如洲際彈道飛彈、高超音速飛彈,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發展東風系列導彈,如東風41,以及九三閱兵首次出現的東風61;2,海軍航艦力量,譬如航空母艦、攻擊型核潛艦等,中國這方面建造了三艘航母,尤其在水面艦艇數量與造艦速度方面上是超越美俄的;3,飛彈與防空系統,譬如遠程巡弋飛彈、反艦彈道飛彈,中國大陸的東風21D、東風26便是這類武器而被稱為航母殺手,以及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等,且由於未受《中程導彈條約》(INF Treaty)限制,中國大陸已發展形成全球最龐大的中程彈道飛彈庫存;4,太空與網路戰能力,譬如中國大陸知名的負責偵察、導航的北斗衛星;以及無人機(Drone Swarms),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的成本量產能力超越美國。
 
福建號航母將布置在第一及第二島鏈之間台灣的因應?
 
從今年的九三閱兵,到福建號穿越台灣海峽,中國大陸呈現出已具備新型戰爭能力與對未來作戰形式的準備;穿越台灣海峽,亦正意味北京對台的武力展示。筆者預計,未來福建號正式成軍,艦載機完整配置,並編組航母戰鬥群後,將會出現在台灣島以東的西太平洋,展開「背靠背」綜合攻防對抗實戰化演練,實兵檢驗航母編隊的遠海作戰能力。不久的將來,如果發展出核子動力航母,中國大陸著眼的便是西太平洋的實際影響力,這也是中共國防白皮書所提到近岸防禦、近海防禦,提升到遠海護衛的「藍水海軍」(Blue Navy)戰略規劃。

在這個過程中,台灣如何因應以對?如果解放軍在實力已經超越第一島鏈,到達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台灣將完全暴露在其火力範圍內,北京是否會下達武力攻台令?台灣除了秉持「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構想外,兩岸政策是否需要再思考?兩岸關係的持續惡化,對兩岸衝突會造成刺激還是遏制的效果?此攸關台灣安全、人民生命,需再細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