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韌委員會一週年 新版「小橘書」上線 颱風丹娜絲成防災臨時考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滿週年,據媒體報導,將普發台灣逾900萬戶家庭新版《全民國防安全手冊》、被稱「小橘書」的民眾安全指南。圖為總統賴清德(中)22日聽取樺加沙颱風應變。圖/中央社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滿週年,據媒體報導,將普發台灣逾900萬戶家庭新版《全民國防安全手冊》、被稱「小橘書」的民眾安全指南。圖為總統賴清德(中)22日聽取樺加沙颱風應變。圖/中央社

9月是「國家防災月」,也是賴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滿週年。據《鏡週刊》調查,防衛韌性委員會未來一年將把重點放在「演練真實度」的提升,並規劃讓城鎮韌性演習與漢光演習在情境上更全面結合。同時,將普發新版《全民國防安全手冊》,盼全台逾900萬家戶都擁有這本俗稱「小橘書」的民眾安全指南。

新版小橘書編修作業自今年23月展開,內容由2023年的46頁減為29頁,報導指出,小橘書刪繁就簡,強調「一看就懂」。如舊版曾收錄國軍與共軍制服識別圖解,但實測發現,即便公務員也難短時間內辨識,加上戰時天候與距離影響更大,最終改為參考以色列、烏克蘭經驗,直接提醒民眾「發現疑似軍隊活動,應立即遠離」。

防衛韌性委員會將下發逾900萬戶家庭這本「小橘書」,做為全民安全指南。圖/取自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

防衛韌性委員會將下發逾900萬戶家庭這本「小橘書」,做為全民安全指南。圖/取自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

新版刪去部分專業資訊,如全國63座環境輻射鑑測站建置情形,轉而聚焦「危機當下該怎麼做」。編纂過程中,政府還邀請民防團體、媽媽社群等參與座談,吸收不同受眾的意見。

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黑熊民防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說,「社會韌性,就是在危機時維持社會基本運作。」他稱,無論是天災還是地緣政治挑戰,社會必須確保民眾食衣住行供應不虞匱乏,並維持工作、教育正常進行。他認為,政府未來一年應加強與社的溝通,讓大眾理解什麼是「韌性」,非流於意識形態爭論。

事實上,今年7月襲擊嘉南的颱風丹娜絲已成一場「臨時考」。這是120年來首度自嘉義登陸的颱風,造成近2500根電線桿倒塌,電力與通訊中斷數日,對老屋、老人聚居的弱勢社區造成衝擊。

若以全社會韌性五大主軸——民力訓練、物資調度、能源安全、醫療避難與資通金融防護來檢視,這次風災反映出多項課題:

民力調度上,因地方民防力量不足,最終由內政部調派近5000名替代役救災,顯示基層人力待強化;物資調度方面,嘉義縣政府事先備妥「即時物資箱」,並配送至急需家庭,台南市也透過實物銀行支援,顯示社會安全網已具雛形。

能源安全部分,台電歷經12天完成復電,經濟部也以此為例,推動電網升級與「微型電網」計畫,盼未來災變時能以自主能源維持基本供電;醫療避難上,台南市政府設立30處收容所安置300人,衛福部並開放「例外就醫」機制,確保受災者能即時獲得醫療。

至於資通金融防護,韌性委員會委員、壯闊台灣協會理事長吳怡農表示,通訊斷線往往是最大挑戰,「有通訊,才知哪裡缺物資、哪裡交通斷裂。」他建議推廣低成本的去中心化無線電裝置,如Meshtastic,以社區為單位建立備援通訊網路,確保關鍵時刻能維持最基本的聯繫。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