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住院才能申請理賠?衛福部研擬推出在宅醫療保單

衛福部長石崇良(圖)推動醫療保險改革。圖為他21日出席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5周年感恩茶會。圖/中央社
衛福部長石崇良(圖)推動醫療保險改革。圖為他21日出席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25周年感恩茶會。圖/中央社

許多民眾有保醫療險,但一些保險公司規定,得住院才能申請理賠。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23日說,醫療型態已改變、服務「去中心化」,並非所有疾病都要去大醫院,也不是非住院不可,健保署去年推動「在宅急症試辦計畫」,至今已服務逾4000人次。

健保署在今年7月1日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讓因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治療的病患,可以選擇留在家裡或照護機構內接受治療,並搭配遠距醫療、遠端生命徵象監測設備及床邊檢測等,不必住院也能接受良好的醫療照護,減少院內交叉感染風險,也減輕民眾的負擔。目前,全國共核定162個照護小組可提供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服務。

衛福部日前與金管會及壽險業者研商全民健保與商業醫療保險相關議題,研擬推出在宅醫療保單。對於民眾擔心的「一旦回家恐領不到商保理賠」,石崇良表示,這些保單限制,導致民眾在醫療服務選擇上遭受牽制,衛福部去年開始就與保險業這持續討論,直至近期有了些許動作。

衛福部成立假日急診中心,紓解人潮,將在台北與桃園先試行。示意圖。圖/記者林瑞益攝

衛福部成立假日急診中心,紓解人潮,將在台北與桃園先試行。示意圖。圖/記者林瑞益攝

由於舊的保單難以調整,但壽險業者已開始研議,新型保單設計要符合現代醫療趨勢,但健保政策滾動快,過去不少保險業者有所抱怨,因此新推出的醫療保單,會縮短保單年限,內容則依照治療方式有所改變。

石崇良說,隨醫療科技進展,不少治療已經可在門診或居家執行,除在宅醫療以外,癌症治療也可在門診執行,這部分也希望相關保單設計時,可一併納入,讓民眾保障更合乎當代醫療模式,相關險種預計年底有機會上市。

此外,為紓解急診壅塞,石崇良在之前的健保署長任內,提出成立假日急診中心紓解人潮,原本預定10月上路,並在六都施行,但石崇良今天表示,依目前時程,10月上路恐有難度。目前經費部分,預計在本周健保支付標準共擬會討論,主要施行地區先以台北、桃園為主,這兩縣市衛生局長都是急診出身。

至於場地規畫,台北選在北市聯醫院外門診中心,桃園則選定特定地區醫院作為開診據點。台北市、桃園市的市府衛生局長都是急診醫師出身,清楚急診壅塞背後有諸多因素必須處理,假日急症中心(UCC)即是其中一環,因此都樂意配合中央政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