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征輝專欄】我心中最理想的黨主席人選

國民黨20日舉行主席選舉大辯論 鄭麗文、羅智強、張亞中出席。圖/中央社
國民黨20日舉行主席選舉大辯論 鄭麗文、羅智強、張亞中出席。圖/中央社

黃征輝/前海軍上校、艦長

國民黨即將展開黨主席選舉,此次有多位優秀人選角逐,個個具備不錯的條件。在民進黨民意日漸下滑的氛圍下,國民黨主席之選,不僅攸關黨的未來走向,更可能牽動台灣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究竟誰能出線,實屬關鍵。以下以目前支持度最高的四位候選人,依照他們年齡的長幼,談談我的個人觀察。

郝龍斌:穩重務實,歷練完整,行政經驗最為豐富。若國民黨今日是執政黨,為求施政穩定、領導團結,郝龍斌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具備平衡各方的能力,是穩健路線的代表。

張亞中:其「兩岸應和平發展」的理念一以貫之,政治主張切中台灣長遠發展的要害。若台灣有八成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他必然是最佳人選。但現實是,相關比例僅約兩成,且短期內難以逆轉。在此民意環境下,若仍堅持全面恢復國統綱領,恐將淪為「曲高和寡」,難以轉化為有效的選舉動能。

鄭麗文:代表年輕世代,具備犀利論述與強大攻防能力,與羅智強有異曲同工之處。若國民黨要推動世代交替,從一隻溫馴的羊轉變為具戰鬥力的狼,鄭麗文可謂是值得考慮的人選。

羅智強:除具備與鄭麗文相似的優點,他在財務方面展現的無私精神,更令人欽佩。歷來黨內少有人能像他這般,拿出逾千萬元經費支助同志競選,且他並非富豪,卻願慷慨解囊。這種「取之於社會、用之於黨」的精神,充分展現責任感與承擔,為黨內樹立難能可貴的典範。

談到這,你或許已明白,我心中理想的黨主席人選是誰。

回顧國民黨百年歷史:曾領導建國、完成抗戰;遷台後推動民主制度、經濟繁榮。這樣一個人才濟濟的百年大黨,卻因內部分裂的基因始終難以消弭,而逐漸陷入今日的低谷。即將來臨的主席選舉,應是契機,而非新的裂痕。

因此,我衷心期盼此次選舉能做到以下兩點:

1. 選前不相互攻訐:以理性辯論代替人身攻擊,展現國民黨的格局。

2. 選後團結一致:無論誰當選,全黨同志都應鼎力支持,共同對外,凝聚力量。

唯有如此,國民黨才能重新贏得人民的信賴,為台灣帶來充滿希望的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