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城專欄】自己的故事自己不說    沒有人會幫你說──電影《731》觀後

衣冠城/梅花新聞網主筆

最近有機會在大陸的電影院看了《731》這部影片,雖然之前讀過相關的史料,當畫面呈現與情節交織還是感受到無比的震撼與壓迫感。由於影片正在大陸的院線上映以及尚未在台灣放映,我不想談太多影片本身,或是說出必看之類的呼籲,我比較想談的是抗日影視的歷史敘事。

又一部仇恨教育電影?

所謂歷史敘事是該不該講,又該如何講歷史。由於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繼《南京照相館》後,緊接著推出《731》,特別《731》涉及許多殘暴的人體實驗,不少人議論說這不過又是一部宣揚「仇恨教育」充斥民族主義愛國教育的電影。

我認為所謂「仇恨教育」或「愛國教育」電影應該是說,當我們看完這部電影心中只剩下對歷史中敵人的憤恨,只記得先輩的血債,沒有對人性有更多的思考,對人的價值有更多的肯定,對歷史屈辱的反省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自我惕勵。

戰爭是一個「非人化」的過程,抗戰中,中國人不但在戰場犧牲,在城市遭到屠殺與濫炸,更徹底的成為實驗的工具,戰爭的「非人化」達到極致。可是這部片子中呈現的受害者不只是中國人民,還包括在戰爭中被俘的俄國人或被殖民的朝鮮人,甚至包括日本人。而片中不斷呼喊的人名也在強調這些人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有名有姓的個體。因此,若說這是一部宣揚仇恨的電影,忽視導演的用心,難以讓人苟同。

被國際遺忘的歷史

說完怎麼說,回到該不該說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都過去這麼久了,為何還要一再拍攝這樣的題材。我先說我一個經歷,我在北美的一座城市遊覽了一座植物園,園中有一座日本人捐贈的日式房舍與庭院,雅緻精巧的和室、充滿禪意的枯山水,令人讚嘆。但在屋外的櫻花樹下,有一口「和平鐘」,記述日本二戰的原爆故事。日本人利用文化宣傳,將自己包裝成戰爭的受害者形象,卻故意不提當年的罪行。

相較日本人的宣傳,國際上對於中國人當年的犧牲所知甚少,關於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對同盟國的貢獻也幾乎隻字未提。歐洲有少女安妮日記的紀念館、有奧斯威辛、薩克森豪森等片及東西歐的集中營,德國首都柏林還保留被轟炸的教堂遺蹟,加上猶太人到之處建立大大小小的屠殺紀念館,而俄國人也不斷利用音樂、電影等文化產品宣揚「衛國戰爭」中民族的苦難與犧牲,中國人在國際歷史話語權上做的太多還是太少?

為什麼要一再說自己的故事

片尾不斷呼喊著死難者的名字,他們等待著後人的回應。講自己的歷史不是為了去仇恨誰,或是要去報復誰,只是因為那是中國人的故事,我們不說,就不會有人幫我們說,更不會有人記得,那段歷史就會如同沒有發生過一般,那些死難者的名字就永遠地消逝在風中。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