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窩囊游」流行:冒險少點、治癒多點  

廣西桂林貓兒山推出「窩囊版漂流」項目,吸引遊客前去體驗。圖/網友「林木林子」提供
廣西桂林貓兒山推出「窩囊版漂流」項目,吸引遊客前去體驗。圖/網友「林木林子」提供

如今,一種被稱為「窩囊游」的旅行方式在大陸悄然興起,追求「最小體力消耗、最大內心舒適」,與傳統「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遊玩模式形成鮮明對比,更具「治癒性」。自動檔爬山,減速版蹦極,躺平式漂流,成了最具代表性的「窩囊游三件套」,熱度頗高。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今年8月以來,大陸「窩囊蹦極」搜索量比前一期增加62.6%,「窩囊漂流」搜索量比前一期增加133.6%,「窩囊爬山」搜索量比前一期增加84%。

提起蹦極,人們腦海中浮現的便是從幾十乃至幾百公尺的高空一躍而下的畫面。有不少人雖「心嚮往之」,卻由於恐高、身體條件等原因望而卻步。而「窩囊版蹦極」的出現,讓這一項目不再只是「勇敢者專屬」的遊戲。

北京黃花城水長城、湖北黃石天空之城、湖南長沙石燕湖等多個景區紛紛推出「窩囊版蹦極」項目。這些項目的高度多不到傳統蹦極的一半,體驗者穿戴好專業安全裝備,從跳台輕輕躍出後,只在跳下的瞬間有失重感,隨後便會被彈力繩穩穩拉住,緩慢、勻速降落。

「高度剛夠你看清地面上的磚塊,下降速度慢到能數清山上的樹,『膽小星人』也能尖叫著笑開花。」北京黃花城水長城景區工作人員小娜(化名)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極力向網友們推薦「窩囊版蹦極」。小娜分享道,不少遊客落地後一邊拍著胸脯說「太小兒科了」,一邊卻轉身偷偷詢問工作人員,「能再慢點嗎?還不夠『窩囊』呢!」,常讓周圍的人忍俊不禁。

走進廣西桂林的貓兒山景區,常見到600米平緩河道上漂浮著一個個「大」字形的遊客的奇特畫面,這便是如今爆火的「窩囊版漂流」現場。這項「鬆弛感滿滿」的水上活動,用慵懶姿態顛覆了人們對漂流的認知:沒有尖叫吶喊,沒有急流險灘,只有臥躺水面隨波逐流的愜意。不少網友表示:這簡直是真正的「隨波逐流」,看起來爽翻了!

「放鬆身體的肌肉躺平,世界頃刻變得平靜舒快,身體隨著水流移動、旋轉,美景便被自然送到眼前。」現居住於北京的林木(化名)仍對8月在貓兒山體驗的漂流項目念念不忘。她分享道:「身邊飄滿一個個一動不動、滿臉祥和的人。大家一起『逃離現實』,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從中午兩點多玩到六點,還是戀戀不捨」。

當不少走到山腳的遊客們正準備大展拳腳時,卻發現爬山也有了「窩囊版」。

杭州千島湖3段總長345公尺的景觀扶梯依山而建,遊客只需花10分鐘便可抵達山頂,扶梯上還自帶噴淋降溫系統。圖/網友「林lala」提供

杭州千島湖3段總長345公尺的景觀扶梯依山而建,遊客只需花10分鐘便可抵達山頂,扶梯上還自帶噴淋降溫系統。圖/網友「林lala」提供

浙江千島湖畔的天嶼山,登頂需步行一個小時左右。而今,3段總長345公尺的景觀扶梯依山而建,只需10分鐘便可載著遊客抵達山頂。扶梯還自帶噴淋降溫系統,可在炎炎夏日將電梯遊人用水霧「包裹」起來,有效降低體感溫度,還能營造出「仙氣飄飄」的氛圍感。

不少景區在打造「窩囊」上下山體驗的同時,還注重趣味性,爭取讓遊客們「窩囊地開心」。杭州OMG心跳樂園推出的項目名為「天馬行空」,即是乘上造型可愛,童話氛圍濃厚的木馬,慢慢晃悠著上下山。若是想在下山時尋求一些刺激,便可選擇乘坐「天路飛車」下山,在旋轉S型賽道上,自行控制滑行速度,當一回「秋名山車神」。

迎合民眾喜好,長沙石燕湖景區推出「窩囊三件套」全套項目,遊客一次遊玩,即可盡興「窩囊」。據介紹,景區還計畫打造「最慢漂流紀錄」趣味挑戰賽,建立「窩囊認證」打卡體系,打造「窩囊三兄弟」IP形象,組建「水陸空窩囊項目」。

西北師範大學城市規劃與旅遊景觀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巍認為,「窩囊游」的核心是追求「情緒自由」、擺脫「意義綁架」的消費決策,其剛性指標不再是傳統旅遊看重的「增長見識」或「社交炫耀」,而是身體直接的舒適度與內心即時的滿足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