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時報》與錫耶納大學(Siena University)最新民調,近兩年來隨著加薩戰爭的延宕,美國社會對以色列的支持出現劇烈逆轉。這是27年的相關追蹤以來,首度出現同情巴勒斯坦超越以色列,且多數民意反對繼續提供以色列經濟與軍事援助,與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發動攻擊後的民意相比,形成驚人的反差。
《紐時》的新民調發現,愈來愈多美國人對以色列政府處理戰爭的方式持負面態度,並重新檢視在長達數十年的以巴衝突中究竟同情哪一方。這是自1998年《紐時》開始追蹤相關問題以來,首次有略多的選民表示同情巴勒斯坦人(35%),高於同情以色列人的34%。另有31%選民表示不確定 或對雙方的支持程度相當。
高達六成選民認為,即使以色列仍未救回所有人質或消滅哈瑪斯,也應結束軍事行動。另有40%選民認為以色列在加薩「刻意」殺害平民,這一比例幾乎是2023年相關民調的兩倍。
調查顯示,民主黨選民態度轉變最為顯著。2023年底,民主黨人對以巴的同情仍大致均分;如今,全美民主黨基層多數(54%)同情巴勒斯坦人,僅13%支持以色列。超過八成民主黨人希望以色列立即停戰,即使未達成原定軍事目標。近六成民主黨人相信以色列「刻意」殺害平民,比例為兩年前的兩倍。
轉向最明顯的是年長、白人且具大學學歷的民主黨選民,他們曾是黨內的中堅力量。2023年時,45歲以上的民主黨人以二比一的比例同情以色列;如今局勢翻轉,42%同情巴勒斯坦,僅17%同情以色列。
共和黨選民則大體維持支持以色列。七成共和黨人支持繼續軍援,且多數認為戰爭應持續至所有人質獲釋,即便導致平民傷亡。然而,與2023年相比,共和黨內對以色列的支持也下降約12個百分點。
世代差異同樣顯著。30歲以下的選民中,近七成反對繼續提供以色列經濟或軍事援助。調查顯示,愈年輕的選民,無論黨派,愈傾向反對持續援助以色列。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一直是美國外援的最大受惠國,累計獲得數千億美元支持。但這份最新民調暗示,這種長期、跨黨派的支持基礎正面臨侵蝕。
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因支持以色列而遭遇強烈批評,並面臨全國性抗議。如今共和黨選民則大多支持川普(Donald Trump)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保持緊密立場,而川普本人也與以色列高度綁定。
一位來自康乃狄克州的民主黨選民凱瑞(Shannon Carey)形容,以色列的行動已「不合理」,並指責美國的援助正在製造「人道危機」;另一位佛羅里達州退休人士魏斯特(Patti West)則直言:「這場衝突從我小時候就存在,為什麼我們還在不停投入資金?」
這項調查於2025年9月22日至27日進行,涵蓋全美1,313名已登記選民,以英語與西班牙語進行,透過電話訪問與簡訊完成。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2個百分點。
《紐時》指出,整體而言,這份民調凸顯美國民意對以色列的支持正歷經前所未有的動搖,可能對未來美以同盟造成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