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本週公布一項行政命令,承諾任何針對卡達(Qatar)的武裝攻擊,都將被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這項命令不僅標誌美卡關係進入新階段,也可能重塑中東安全格局。此舉距以色列在杜哈(Doha)空襲哈瑪斯(Hamas)僅3週,該事件在區域內外引發強烈爭議。
以色列空襲觸發外交震盪
以色列上月9日在杜哈發動突襲,目標是當時正在卡達境內討論美國提出的加薩(Gaza)停火方案的哈瑪斯高層。雖然主要領導人倖免於難,但數名組織成員與一名卡達安全人員在攻擊中喪生,因未事先告知華府,令川普政府震驚。
白宮隨即表態對卡達支持,要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出面道歉。納坦雅胡日前訪白宮時,在華府與川普共同記者會上承認,雖然攻擊目標是恐怖分子,但誤傷卡達公民,「我們為此深感遺憾,並保證不會再發生」。
這場外交風暴讓卡達暫停在加薩戰爭中的斡旋角色。卡達長期以來作為美國、以色列與哈瑪斯間的重要調人,突然退出使得停火談判陷入僵局。
行政命令:明確保證卡達安全
根據美國白宮1日發布的行政命令表示,美國將「把任何針對卡達領土、主權或關鍵基礎設施的武裝攻擊,視為對美國和平與安全的威脅」。文件指出:「若發生此類攻擊,美國將採取所有合法且適當的舉措,包括外交、經濟、必要時甚至是軍事手段,捍衛美國與卡達的利益,並恢復和平與穩定。」
這份命令同時要求美國國防與情報高層持續與卡達進行應變規劃,以確保能對任何潛在威脅作出迅速反應。
川普在聲明中形容卡達是「追求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堅定盟友」,並強調美卡軍隊的緊密合作關係。卡達外長第一時間歡迎這份命令,稱其為「雙邊合作的里程碑」。
這項承諾超越了美前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政策。拜登2022年將卡達指定為「非北約主要盟邦」(Major non-NATO Ally),賦予雙方更高層次軍事合作地位,但未明言若卡達遭襲美國將出手防衛。
相較之下,川普的行政命令雖不具條約效力,仍屬單方承諾,未經美國參議院批准即可生效。但專家指出,它仍可能為美國對卡達的軍事介入提供政治與法律基礎。
華府分析人士說,這份命令反映川普希望鞏固美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同時修補以色列突襲引發的外交裂痕。
美軍在卡達的戰略存在
美國在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部署中東最大規模的軍事力量,為美軍中央司令部(CENTCOM)前進指揮所所在地。該基地不僅是美國對抗伊朗行動的前線,也是美軍監控敘利亞、伊拉克與阿富汗的重要據點。
今年稍早,伊朗為報復美國對其核設施打擊,曾短暫攻擊該基地,顯示卡達安全與美國利益息息相關。川普的承諾,實際也在保護美軍自身駐軍安全。
美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上月16日訪杜哈時,曾確認美卡正敲定更深入的防務合作協議,他在社群平台X強調:「美國與卡達共享建立更安全、更穩定區域的承諾。」
除單純防務承諾外,川普的行政命令也是提出結束加薩戰爭「20點和平計劃」的一部分。科威特大學歷史學者阿爾薩伊夫(Bader al-Saif)說:「波斯灣在中東的戰略核心地位,使得美國有必要給予更具體安全承諾。川普的保證,超越過往僅止於會談與外交場合的口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