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諜吳石潛台案搬上螢幕  央視熱播《沉默的榮耀》 促統意味濃

以中共潛台間諜為主題的諜戰劇《沉默的榮耀》,在大陸央視首播,迅速成為話題焦點。圖/取自劇照
以中共潛台間諜為主題的諜戰劇《沉默的榮耀》,在大陸央視首播,迅速成為話題焦點。圖/取自劇照

以中共潛台間諜為主題的諜戰劇《沉默的榮耀》,9月30日起在大陸央視八套黃金時段首播,迅速成為話題焦點。該劇以1949年至1950年間,中共間諜吳石潛伏台灣、從事情報工作的「密使一號」案為背景,透過影視化手法呈現台灣隱蔽戰線的諜戰故事。有分析指出,在當前兩岸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大陸藉由戲劇形式光明正大紀念「為統一獻身的英烈」,「促統」意味濃厚。

《沉默的榮耀》由大陸國家安全部與國台辦指導,入選2024年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扶持項目。劇情首次以電視劇形式,真實還原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中共情報人員在台灣展開地下工作的歷史事蹟。

劇中,吳石(于和偉飾)以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次長身分潛伏台灣,與交通員朱楓(吳越飾)組建「東海情報小組」,向中共傳遞金門島兵力部署等機密軍事情報。隨後因蔡孝乾叛變,情報網全線崩潰,1950年吳石與朱楓等4人遭逮捕並被以「為中共從事間諜活動」罪名處決。

據《國家人權記憶庫》資料,吳石赴台前代號為「密使一號」,在兩岸軍事對峙的關鍵時期,為中共提供大量情報,被視為隱蔽戰線的關鍵人物。劇情在還原歷史大事的同時,亦融入藝術創作,如旗袍盤扣暗藏密碼、接頭暗號融入海浪聲等細節,增加諜戰張力。

該劇在福建、廈門多地取景拍攝,重現1949年台灣街景與軍事氛圍,採用電影化拍攝手法,營造厚重歷史感。

劇情高潮之一,是吳石在牢中以鮮血寫下「台灣必歸」四字,被大陸官方宣傳定調為「視死如歸的革命者精神」。這種直白的政治宣示,也凸顯該劇在當前兩岸氛圍下的特殊定位。

《沉默的榮耀》開播首日收視率即突破3%,創下央視八套年度最快破3紀錄。大陸十一假期期間,愛奇藝網播熱度突破7000,網播榜排名第六。然而,電視端收視主要來自中老年觀眾,豆瓣評分僅5.2分,部分年輕觀眾批評劇情節奏過慢、打鬥場面不足,與過去《潛伏》《風箏》等經典諜戰劇相比,娛樂性略顯不足。

《沉默的榮耀》劇中,吳石(于和偉飾)以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次長身分潛伏台灣。圖/取自影片

《沉默的榮耀》劇中,吳石(于和偉飾)以國民政府國防部參謀次長身分潛伏台灣。圖/取自影片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近年對於台灣隱蔽戰線歷史的敘事逐漸高調。2013年,「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落成,吳石、朱楓等人的塑像面向台灣豎立。此次《沉默的榮耀》更以央視黃金檔劇集形式,首次公開細緻還原吳石案始末,被視為大陸在統一論述上的「文化鋪陳」。

宣傳稿強調:「他們死在黎明之前,卻讓後人迎來曙光」,凸顯大陸官方對這段歷史的政治詮釋。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