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收緊稀土管制 美中貿易戰再升溫 西方企業警告供應鏈恐斷裂

中國今年4月在川普政府加徵關稅後率先祭出稀土出口限制,導致汽車生產延誤,也迫使西方企業搶先囤積原料,圖為稀土化合物樣品。圖/翻攝自CNBC YouTube頻道
中國今年4月在川普政府加徵關稅後率先祭出稀土出口限制,導致汽車生產延誤,也迫使西方企業搶先囤積原料,圖為稀土化合物樣品。圖/翻攝自CNBC YouTube頻道

中國今年4月在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加徵關稅後率先祭出稀土出口限制,導致汽車生產延誤,也迫使西方企業搶先囤積原料。上周,北京進一步收緊規定,要求外國企業若出口含有中國來源稀土微量成分的磁體,須事先獲得政府批准。川普則以加徵新關稅回擊。西方企業憂心,美中圍繞稀土材料的新一輪對抗恐引發供應鏈斷裂,進而推高晶片、汽車與武器成本。業界高層呼籲兩大貿易強權設法降溫。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發言人指出:「中國商務部的新規定預期將對德國與歐洲的相關產品交付產生深遠影響。」國防產業主管及其他業界人士表示,中國的新出口管制可能延遲部分武器零件生產並推高成本,即使各國已努力建立庫存。稀土是多項軍事技術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包括F-35戰機、「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雷達系統與無人機。

位於德國的磁體製造商Magnosphere指出,自北京上周宣布新措施以來,汽車製造商的訂單已增加兩至三倍。該公司執行長艾克華德(Frank Eckward)表示:「我們無論如何都會設法完成,但汽車產業全球都將面臨嚴重問題。不只是整車廠,供應鏈本身也在斷裂,今年初就已開始,現在只是加速惡化。」

中國在稀土產業中居主導地位,掌控約90%的全球加工產能及逾九成的磁體製造。這些稀土礦物與磁體是從智慧型手機到電動車、戰機等各種技術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新規限制了其他國家發展自身磁體產業的能力,因為廣泛禁止或限制相關技術與流程出口,並禁止中國公民向外國分享相關技術資料。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物安全計劃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指出,北京的新措施將對防衛產業造成重大衝擊,「他們正試圖從外國軍事能力中剔除任何含有中國原料的部分,這是極具懲罰性的做法。」

自中國年初開始執行出口管制以來,多家企業嘗試轉經監管較寬鬆的中國或香港港口出貨,也有業者改採空運以加快交付,雖然成本更高。

一名中國磁體製造商透露,他嘗試空運小包裹時被海關查出內含磁體,因檢測顯示含稀土元素而被攔下,之後他被召至東部某港口城市由海關人員調查。他說:「我們不得不簽署文件,保證磁體退回後不再出口。許多小公司都遇到這種情況。」

一名駐中國的歐洲商界代表指出,中國官員在設計或推動新管制時,似乎未考慮對美國以外產業造成的附帶傷害。他並表示,目前有大量出口許可申請積壓待審,「關鍵問題是北京官員將如何應付增加的審查工作量」。

歐盟商會中國分會會長艾斯克倫(Jens Eskelund)表示,該組織計劃向中方提出抗議,「這是重大議題,我們會正式表達立場。」

專製無人機推進馬達的美國科技新創公司ePropelled表示,中國出口限制「恐導致部分生產延誤與成本上升,甚至可能迫使產品重新設計或尋找替代來源」。該公司並指出,已與稀土關鍵企業合作以降低影響,並於8月與美國稀土公司(USA Rare Earth)簽署聯合開發協議,將使用該公司礦場及磁體製造設施供應燒結釹磁體(sintered neo magnets)。

歐洲航太與防務工業協會(ASD)則表示,最新出口管制「凸顯歐洲必須加速提高供應鏈韌性並降低對關鍵礦物的依賴」。

大型防務企業過去兩年已積極囤貨並尋找非中國供應來源。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指出,已「主動增加部分次要金屬與稀土元素的採購與庫存」。英國最大防務承包商BAE系統公司(BAE Systems)則稱,目前這項措施「尚未影響公司營運」。

西方企業正努力建立「從礦到磁」的完整供應鏈。今年10月,美國磁體製造商Noveon Magnetics與澳洲礦業公司Lynas Rare Earths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建立可擴充的美國本土稀土供應體系。

儘管如此,業界觀察人士仍希望美中最終能達成放寬限制的協議。VDA呼籲布魯塞爾與柏林「儘快與北京找到可行解方」。

CSIS的巴斯卡蘭補充說,新限制很可能是談判籌碼。「這些規定直到12月1日才生效,等於還有兩個半月的談判空間,留給談判的時間仍相當充裕。」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