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給鄭麗文主席的幾點意見

國民黨主席選舉18日揭曉,鄭麗文贏得勝利,但擺在她面前的問題充滿挑戰。圖/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選舉18日揭曉,鄭麗文贏得勝利,但擺在她面前的問題充滿挑戰。圖/中央社

或車/文字工作者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因其個人從政背景,加上其年紀,被認為是國民黨的世代交替,大家不免對國民黨的「重生」,寄以厚望。

其實國民黨被冠以「老藍男」的稱號,主要是因為其用人方式,都是習慣以小圈圈近身人士為主;像馬英九寵信金溥聰、吳敦義的大陸政策只聽周繼祥、朱立倫就聽許氏姊妹。這種只用身邊的人,像極了封建王朝時代皇帝極端信賴身邊的大、小太監的昏君,國民黨才會被台灣年輕人看成是老朽、腐朽的政黨,浸在醬缸的組織文化,其實和黨主席的年紀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幕僚群要擴大不要搞小圈圈

因此,鄭麗文當了黨主席,筆者要建議她的是,不要在用人上,不久就出現黨內那個部門的主管是鄭麗文的人這種說法,也不要出現:鄭主席只聽某某某的話的情形,幕僚群或諮詢群一定要擴大。李登輝曾經教過連戰,諮商的對象要有3圈,最核心的放在第一內圈,第三圈其實就是在籠絡人。以鄭主席在黨內的資歷可以選上黨主席,當然是異軍突起,優秀中的優秀;但是,要團結各種力量,就要自我定位是"桶箍",桶箍會成功,就是因為自認沒有比別人了不起,願意多聽聽別人的話。

其次,鄭主席在黨員投票的得票率上雖佔有效票的50%以上,似乎具有正當性。但這次投票投票率平均只有39.5%左右,在33萬黨員中,只有6萬多人是支持鄭的;從鄭的支持者的角度來看,鄭的口才、風度,對他們而言是「復興女神」,但要提醒鄭的是,應該還有20萬以上,約佔60%的黨員可能不會把她當成可以救贖國民黨的「女神」。其實領導不難,一是「用人」不要有私心、搞小圈圈排擠人;一是「納諫」,諍言、逆耳的話,才要多聽,尤其是沒有去投票或投票日前沒有表態挺鄭的人。因此,鄭主席的咨詢幕僚要廣納群雄!

國民黨是最大在野黨,對抗民進黨除了在立場上必須在第一時間,站到第一線去和執政黨對幹外,戰場在立法院,不幸立法院黨團自主性極高,成員個個是鬥雞;以鄭的戰將性格,勢必親自下場督軍指揮,不可避免會和黨團書記長要併肩作戰。朱主席時代,外界常諷刺說,不是朱在做主席,而是小傅在做主席。鄭主席要領導立院黨團,可能要發揮高度智慧,不要最後搞到4分5裂。

鄭主席在競選黨主席時,談到兩岸關係時,一個是她勇敢地自稱是「中國人」,正是這個原因才會得到軍中將領承認她是黃復興的「女兒」;這次鄭的獲勝,筆者認為軍系的票,也就是黃復興系統的票才是主因;但也因為如此,在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上被認為是「親中」;再加上鄭的兩岸論述強調「九二共識」,但有些故意忽視「一中各表」。也因此,鄭在對大陸的關係上必須十分謹慎。而這也是外界不看好國民黨能重返執政的原因,「九二共識」已經被民進黨污名化成「一國兩制」,鄭主張「九二共識」現在是拿不到台灣社會「維持現狀」的選票。鄭可能也考慮到「九二共識」是國民黨的「軟肋」,選主席時不講又拿不到軍系的票,所以很強調和平與台灣的安全;鄭在當選後,立即表示願意到大陸和習近平見面。但是如果只是去被習摸頭,鄭就會變成「票房毒藥」,2026年的選舉,恐怕成為國民黨候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兩岸事務不要急 先辦「和平論壇」

其實和大陸的關係不要急,可以延續「國共論壇」的作法;「國共論壇」中有一個「和平論壇」是兩岸都同意舉行的,但一直沒有推動。中國大陸從和平統一,到和平崛起,以及到今天兩岸的「融合發展」,從來沒有排斥和平;建議鄭主席可以和陸方談延續「國共論壇」,舉辦「和平論壇」。和平不是喊口號的,和平必須有具體做法,是兩岸必須交換意見的議題。在賴清德把對岸視為敵對國家的賴17條下,和平融合才是降低兩岸兵凶戰危的唯一方法。但是,國共雙方要談「兩岸和平進程」。

至於藍白合,則建議鄭主席儘快進行「鄭黃(國昌)會」。朱主席時代和民眾黨主席會面不是很積極,也被人批評為國民黨已是在野黨了,還在擺老大。民眾黨想成為大黨是必然的,如果「鄭黃會」會有助於其聲勢,難道不會助長國民黨的聲勢嗎?國民黨老以為自己是泱泱大黨,這種心態也是被人詬病的醬缸文化之一,要改!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