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見習近平談什麼?廖達琪籲:除了中華民族、勿忘台灣民主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右)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左)21日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中)討論國民黨主席選舉。圖/何志勇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右)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左)21日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中)討論國民黨主席選舉。圖/何志勇提供

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天(21日)在網路直播節目《志聖鮮思》,邀請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達琪,討論國民黨主席選舉。廖達琪表示,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若能赴中國大陸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要看大環境是否允許,也要符合台灣人的福祉與利益,並且一定要強調台灣的民主體制。

須強調是「中華民國人」

廖達琪表示,鄭麗文選前強調要讓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而這個中國人有明確標題是「中華民國人」。而習近平賀電則是擷取中國人三字當前許多民調顯示自認「台灣人」的台灣民眾已近7成,「中國人與台灣人雙重認同」降至3成,「單一中國人」認同已非常稀少。因此支持「中國人」的鄭麗文當選主席,對習近平是好消息。但這個「中國人」一定要強調是「中華民國人」,鄭麗文不能省略。如果為了跟習近平打交道,而把全稱濃縮成中國人,並不可取,對台灣人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廖達琪提到,習近平現在強調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跟全球的右派、國族主義排外一樣。現在鄭麗文也呼籲中華民族,其實還不夠完整健全。兩岸都尊崇國父孫中山,國父三民主義強調民族、民權、民生,缺一不可。廖達琪代表民主基金會強烈呼籲,鄭麗文在兩岸論述時,民主絕對不能忘,因為這是台灣共同的DNA與命脈。

訪陸不再是國民黨硬傷

陳學聖說,2015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陸見習近平後,後面的黨主席都沒有再去,朱立倫這一屆黨主席任內也沒去過。而鄭麗文反其道而行,強調自己一定要去,在兩岸關係上必有新的轉變。

廖達琪表示,2015年朱立倫訪陸之後,隔年總統大選只得381萬票,是史上最低,國民黨痛徹肺腑,之後肯定無法再去;加上2019年「反送中」,國民黨跟中國大陸的接觸在台灣成為硬傷。然而每個議題都有生命循環,大環境轉變了,因此鄭麗文如要見習近平,要想大環境是否夠成熟,也要思考是否符合台灣人的福祉與利益。如果只想著為國民黨好的話,氣度不夠高。

何志勇分析,這次黨主席選舉後,習近平傳來賀電,有兩句值得注意,一是「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一是「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此二句都是習近平常用語,但「百年變局」多用在國際場合,凸顯「中國崛起」,這次是首度在兩岸情境中使用;後者則是2021年中共建黨百年開始用,主要用來勉勵青年,這次是習近平第一次在對國民黨主席當選人賀電提到「中國人」顯見習近平對鄭麗文當選後的國民黨,會有不一樣的局面。

馬英九將扮演重要角色

何志勇續指,鄭麗文的覆電基本參考2013年前總統馬英九連任黨主席時的覆電,其中關鍵詞包括「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和平發展」、「中華民族」、「交流合作」等,可預見馬英九在鄭麗文任內的兩岸工作推動上,將扮演重要角色。

何志勇說,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合格黨員逾33萬人,但早在2017年時國民黨免繳黨費的黨員人數就已達19萬,其中主要因為黨員年滿65歲免繳黨費。這些資深黨員的國族認同本就偏向「雙重認同」,或是「單一中國人認同」,也因此他們對「中國崛起」、中國敘事是願意接受的。而隨著國民黨既有黨員年齡增加,未來免繳黨費的黨員會更多,黨員結構跟台灣人口組成的落差會加大。這也是為何國民黨應走向柔性政黨,不以繳黨費來決定黨籍,而是以理念來決定。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