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後,台灣官員曾樂觀川普顧問團隊多了幾位對陸鷹派,必然堅持美國應履行對台承諾,但不到一年,台灣已面臨最深的恐懼。《經濟學人》23日報導說,川普已暗示在月底舉行「川習會」時會討論台灣問題,引發台灣緊張。如果川普對台灣撒手不管,台灣的B計畫何在?
川普政策帶來的新壓力
報導指出,除了即將到來的「川習會」談判風險,台灣還面臨多項壓力:川普對台關稅高於日韓,要求台灣國防支出從去年的GDP 2.5%提升至10%,並要求台積電將大部分晶片生產轉往美國。此外,川普推遲賴清德原定的美國過境行程,並暫緩批准新軍售,種種訊號顯示,台灣如今已無法完全依賴美國。
事實上,報導說,川普政府中多數對陸鷹派已被隔離,取而代之的是遂行孤立主義的官員,他們只專注保衛美國本土。而中國官員則持續施壓,要求美國削弱對台承諾,例如要美國明確宣布「反對台獨」
賴清德啟動「B計畫」
面對挑戰,《經濟學人》表示,台灣政府似已開始調整策略,包括公開訊息、外交、經濟與國防計畫。「雙十國慶」演說中,賴清德刻意少提兩岸,克制對中方言論,避免干擾川普的貿易談判。同時,他承諾2026年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 3%以上,2030年達5%,並推出「T-Dome」防空系統,另設「特別國防預算」最高可達33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部分用於購買美國武器。
為說服川普持續支持台灣,賴清德還罕見出現在美國右翼廣播節目,包括《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等,直接向川普支持者闡述台灣立場與安全挑戰。賴清德在節目中強調:「若台灣被併吞,中國將更有力與美國競爭,這將衝擊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並稱若川普能讓習近平放棄對台動武,應頒諾貝爾和平獎。此外,他拜會美國右翼政治活動家施拉普(Matt Schlapp),強化對美國政治圈的影響力。
尋求非美國防衛夥伴
除了美國,台灣也積極拓展其他國際夥伴。賴清德表示,將與先進國家進行軍事工業合作,重點在無人機等非對稱戰力。報導說,台灣官員不願透露細節,以免引發中國報復,但近年已逐步將焦點放在歐洲,尤其俄烏戰爭後,歐洲國防支出上升,合作機會增加。
今年9月台灣舉行最大國防展,德國首次參展設立攤位,展示4家企業成果,空中巴士(Airbus)展示戰術型無人機。台灣國防產業也與波蘭、烏克蘭簽署無人機合作協議,透過提供高科技電子元件及技術,建立自我防衛能力。

不過,批評者指出,這些策略仍屬杯水車薪。即便川普支持台灣增加國防支出,與民進黨在性別、綠能與死刑等議題仍有分歧。前國民黨駐美前代表黃介正說,賴清德的防衛計畫在未來選舉前可能遭遇立法阻力,而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亦反對大幅提高國防預算。
分析指出,若美國撤手,台灣亦無法完全取代其安全保障。現階段的B計畫只能提高攻台成本,讓中國評估入侵台灣代價大於收益,而非真正取代美國的角色。專家提醒,沒有美國的安全承諾,任何防禦措施都無法保證台灣安全,而目前,也找不到比美國更好的B計畫。
川普兩度表態 月底「川習會」將討論台灣問題
《經濟學人》說,表面看,美國政策尚未出現明顯改變,但川普正專注與中國談判貿易協議,該協議可能涵蓋台灣議題。今年5月,他曾暗示,這類協議「對統一與和平會很好」。儘管美國官員後續試圖淡化相關言論,但這月19日川普再度表示,他計畫於10月底在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會討論台灣問題。
此外,川普對台政策中還包含其他令人不安的訊號。比如川普對台課徵的貿易關稅高於對日、韓;要求台灣將國防支出從去年占GDP的2.5%提高至10%;要求台積電將大部分生產線遷移至美國;延遲台灣總統賴清德原計劃的美國過境訪問;以及未批准新的對台軍售。
《經濟學人》說,台灣政府雖聲稱與美國關係依然穩固,但近幾週,台灣官員已開始調整公開訊息、私人外交、經濟政策與國防規劃,以應對川普可能的「大交易」風險——川普與習近平可能以台灣利益作為交換。台灣官員透露,「T-Dome」的命名刻意呼應川普的「Golden Dome」(金穹)飛彈防禦系統,就是希望能引起川普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