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6日表示,俄方已成功試射具核動力推進的「海燕」(Burevestnik)巡弋飛彈,並將著手進入部署階段。俄羅斯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向普丁報告,該飛彈於10月21日試射時飛行約1萬4千公里、歷時15小時。普丁形容「海燕」為「全球獨一無二」的武器,強調能突破所有現有與未來的飛彈防禦系統。
路透報導,據俄方說法,「海燕」(代號9M730,北約稱SSC-X-9 Skyfall)能以核動力長時間飛行,具幾乎無限射程與不可預測軌跡,俄方形容它「無敵」,號稱可穿透現有及未來的所有飛彈防禦系統。
普丁在與負責烏克蘭戰事的指揮官會議上表示,「海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器」,並強調它「能突破任何現有與未來的防禦系統」。普丁指出,過去有俄國專家曾認為這項武器難以實現,如今「關鍵測試」已經完成。
格拉西莫夫補充說,這次試射特別之處在於飛行距離極長,並確認飛彈全程以核能推進。他再次強調,「海燕」的射程幾乎無限,可避開所有反飛彈防禦網。
普丁在2018年3月首次公開這項計劃,他當時表示「海燕」具有無限射程,能避開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但部分西方專家質疑這項武器的戰略價值,認為該飛彈不會為莫斯科帶來新的作戰能力,而且可能在飛行途中洩漏輻射。
這種核推進設計可讓飛彈比傳統渦噴或渦扇引擎飛得更遠、停留更久,傳統引擎則受限於燃料攜帶量。這種設計可讓飛彈在擊中目標前長時間「盤旋」。位於美國的非營利安全組織「核威脅倡議」(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NTI)指出,它可能能在空中停留數天,該組織於2019年的報告中這樣表示:「在運作中,『海燕』將攜帶核彈頭(或多枚彈頭),以低空環繞地球飛行,避開飛彈防禦系統與地形障礙,並在難以預測的位置投放彈頭。」
部分西方專家指出,「海燕」的亞音速(subsonic)飛行速度將使其容易被偵測,而且停留時間越長越脆弱。對此,俄國軍事專家列昂科夫(Alexei Leonkov)在2019年撰文回應說,「海燕」的角色將是消滅敵方指揮所、軍事基地、工廠與發電廠等殘餘目標,這些行動將發生在俄羅斯已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之後,屆時敵方防空系統恐無力阻止。他在文中指出,「海燕」將「把侵略國家踐踏回石器時代」,完成對敵方軍事與民用基礎設施的徹底摧毀。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引用俄國軍事期刊2021年的報導指出,「海燕」的理論射程可達2萬公里(約12,400英里),因此可在俄羅斯任何地點部署,攻擊美國境內目標。同一份俄國期刊還表示,該飛彈的理論飛行高度僅為50至100公尺(約164至328英尺),遠低於傳統巡弋飛彈,這使防空雷達更難偵測。
美國空軍國家航空暨太空情報中心(National Air and Space Intelligence Center)在2020年報告中指出,若俄羅斯成功讓「海燕」服役,將賦予莫斯科一項具「洲際射程能力」的獨特武器。
不過,根據西方專家說法,「海燕」的測試紀錄不佳,過去多次失敗。2019年,在白海地區進行的一次實驗中發生爆炸與輻射外洩,造成至少五名俄國核專家喪生。美國情報來源懷疑該事故與海燕測試有關。普丁其後向遇難者遺孀頒發國家最高榮譽,稱她們丈夫研發的武器「舉世無雙」,但普丁當時並未具名指出是哪款飛彈。
普丁上周曾親自督導俄羅斯陸、海、空戰略核力量的演習,強調俄核威懾力量的「現代化水準」高於世界上任何核大國。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FAS),俄羅斯現擁有5,459枚核彈頭,美國則為5,177枚,兩國合計佔全球核武庫約87%。普丁稱,俄戰略部隊足以確保俄羅斯與聯盟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