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同根同源 中華同心同夢」為主題的2025(乙巳)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大會,10月26日在湖南株洲炎陵縣隆重舉行。兩岸各界代表500餘人齊聚始祖聖地,共同追溯民族根源、弘揚中華文化、深化心靈契合,推動兩岸融合發展與民族情感連結。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湖南省委常委隋忠誠、民革中央副主席李惠東、炎帝陵基金會理事長賀安杰、台灣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李火炎、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市長陳恢清及湖南省委台辦副主任潘杰波等出席開幕式。
本屆交流大會設有開幕儀式、文化論壇及「求同存藝——中華炎帝神農文化視頻圖片聯賽」頒獎等環節,圍繞炎帝神農文化的時代價值展開多層次探討,期望藉由文化溯源促進經貿、科技、人文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張志軍:共護文化根脈 促進心靈契合
張志軍在致詞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無法割斷兩岸血脈親情,也無法阻擋統一歷史大勢。他表示,兩岸交流合作越深入,同胞心靈越契合,統一基礎就越堅實。張志軍呼籲兩岸同胞共同守護文化根脈,以炎帝神農文化為橋樑,深化融合發展、促進同胞福祉,並期盼廣大台胞台企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機遇,在實現民族復興進程中貢獻力量。
隋忠誠:湘台合作潛力大 共譜融合發展新篇
隋忠誠表示,湖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經濟、製造、農業、科教與文旅實力雄厚,湘台交流基礎深厚、前景廣闊。他誠邀兩岸同胞共擔文化使命,攜手傳承炎帝文化精神,並發揮產業科技互補優勢,共享發展機遇,推動民間往來與心靈契合,書寫兩岸融合發展新篇章。

李火炎:炎帝信仰是兩岸血脈共源的精神象徵
來自台灣的李火炎指出,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圖騰。自1989年台中霧峰聖賢宮首次組團跨海謁陵以來,兩岸共祭已成為傳統儀式與心靈連結的象徵。李火炎表示,期待藉此會議深化文化交流、活化歷史遺產,特別為年輕世代搭建更多交流平台,讓「炎黃子孫」的文化認同深植人心。
陳恢清:以文化共鳴轉化為發展動能
株洲市長陳恢清指出,株洲作為炎帝安眠之地,承載著厚重的文化記憶。該市近年大力弘揚炎帝精神,推進高品質發展。他希望以此次文化交流為契機,深化合作,讓文化共鳴轉化為共同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力量,讓炎帝文化在當代煥發新光彩。
文化論壇:詩詞與歷史共證神農之魂
在文化交流論壇上,中南大學教授楊雨以《豐年長聽萬民歌——古代詩詞裡的炎帝與炎陵》為題,從詩詞傳統中闡述「神農之功、炎陵之情、炎帝之魂」,指出炎帝形象早已升華為中華文化自信的精神象徵。台灣學者則認為,炎帝與黃帝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代表了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歸屬,期盼更多台灣青年投身兩岸文化傳承與合作。
影音圖片聯展:全球3379件作品共襄盛舉
會前舉辦的「求同存藝——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影音圖片聯賽聯展」共徵集作品3379件,其中台灣參賽作品達1029件。活動受到兩岸文化創作者熱烈響應,展現炎帝文化的多元詮釋與創新活力。
多年來,湖南持續深化對台交流合作,吸引越來越多台灣同胞來湘尋根、創業、求學與就業。自2010年以來,株洲已連續舉辦14屆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活動,從文化祭祀到經貿往來,炎帝信仰已成為連結兩岸同胞重要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