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將於30日舉行並且會談到台灣問題。中共中央台辦自26日起接連以「鍾台文」為名在新華社發表文章,27日的文章重申,統一後,會尊重台灣人的生活方式、保障台灣人的合法權益。塑造北京是台海和平維護者的形象,在川習會前造勢。
2023年11月15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會晤時任美國總統拜登時,首次提出,美方應該「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方這一立場始終未變,即將在南韓舉行的川習會,預料習近平將舊調重提,此時,由中台辦發文重申和統後對台灣的保證,將有利於塑造北京「和平務實」的形象。
26日,新華社發表「鍾台文」署名文章《台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強調,只要認同兩岸一家人,即可恢復對話溝通。此文被認為是要打破九二共識僵局,為國共對話、甚至兩岸政治對話鋪路。27日發表的新華社「鍾台文」署名文章《兩岸關係發展和統一利好》則是重申,北京和平統一的誠意,以及統一後台灣可以獲得的好處。
「鍾台文」首先強調,統一後,尊重台灣人生活方式,保障台灣人合法權益。大陸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現行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實行「愛國者治台」、高度自治,台灣人可以真正當家做主,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愛台愛鄉的感情將得到充分照顧。
其次,統一後的台灣,可以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分享國家發展紅利。兩岸經濟合作越深、越廣,台灣經濟越有希望實現可持續增長和跨越式發展;台灣經濟長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將迎刃而解,農業、旅遊等傳統產業可借助大陸遊客與消費市場煥發新的活力;兩岸共同市場建成後,台灣商品進入大陸將全部實現零關稅,台灣企業可以依托大陸雄厚的資金、龐大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做大做強,台灣人可以從兩岸貿易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兩岸產業鏈將深度融合,台灣的積體電路、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等優勢產業可與大陸產業優勢互補,兩岸企業完全能夠攜手發展,走向全球。
第三,統一後,台灣財政盡可用之於民,盡享國家整體資源。台灣財政稅收盡可用於改善民生,現行國防預算將可以大量投入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真正為民眾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北京可以投入支持台灣的民生建設,台澎金馬的高速公路、高鐵、機場等基礎設施將得到極大改善;兩岸商品無障礙流通,台灣消費品的價格將會大幅降低,且將便利進入大陸龐大的消費市場;台灣人往來大陸更為便利,台灣人就業、創業機會普遍增多,將會過上更加富足康寧的生活。
第四,統一後,台灣人可以共用民族榮耀,共用大國尊嚴。台灣人將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真正體會到作為大國公民的尊嚴和驕傲;經中國中央政府批准,外國可以在台灣設立領事機構或其他官方、半官方機構,國際組織和機構可以在台灣設立辦事機構,有關國際公約可以在台灣適用,有關國際會議可以在台灣舉辦。
第五,統一後,兩岸同胞將遠離戰爭風險,確保安居樂業。台獨給兩岸同胞所帶來的戰爭風險將被消除,外部勢力干涉兩岸中國人內部事務的黑手將被斬斷,破壞台海地區和平穩定、損害台灣人利益福祉的問題將得到根本解決;兩岸同胞可以在和平安寧環境中工作生活,真正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充分享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無上榮光。
「鍾台文」重申去年習近平在「馬習二會」的主張,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一家人,沒有理由不和衷共濟、大有作為,台灣人更沒有理由缺席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兩岸關係好,台灣才會好;和平統一後,台灣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