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規劃藍圖不僅是政策文件,更是億萬人生活的指南針。
202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份文件將為2026年至2030年中國大陸的發展方向定調,也被視為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一步。這個五年期處於兩個重要時間節點之間:一方面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與成果鞏固,另一方面則是邁向2035年長期目標的衝刺階段。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刻,中國大陸的選擇不僅影響自身命運,也將重塑亞洲乃至全球的經濟與政治格局。
規劃背景與戰略定位
「十五五」時期在中國大陸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獨特而關鍵的歷史地位。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大陸需要通過實施三個五年規劃來完成這一跨越。「十四五」是第一個五年,而「十五五」則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其規劃質量和實施效果直接關係到現代化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中國大陸發展正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的時期。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從國內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多重壓力,包括人口結構變化、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科技自主自強需求迫切等。在這種背景下,「十五五」規劃承擔著在變局中開新局的歷史使命,需要平衡短期穩定與長期發展的雙重目標。
規劃制定過程也顯示出中國大陸政策形成的特點。早在2024年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開始組織前期研究,動員各類智庫、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專題調研。這種「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規劃方式,旨在確保政策既符合頂層設計要求,又能反映地方和基層的實際情況。這種規劃機制被認為是中國大陸政策連續性和可預測性的重要保障。
經濟發展目標與轉型路徑
經濟發展始終是五年規劃的核心內容。「十五五」期間,中國大陸預計將經濟成長目標設定在合理區間,既不過高導致結構性問題加劇,也不過低影響就業和收入成長。多數研究機構預測,年均經濟成長率可能設定在4%-5%之間,這與潛在成長率基本匹配,也考慮了經濟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
規劃將進一步明確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科技自立自強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尤其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這些產業不僅關係到經濟競爭力的提升,更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主動權。與此同時,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也將獲得政策支持,形成新舊動能轉換的良性局面。
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規劃可能著重解決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消費與投資的平衡,通過提高居民收入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來釋放消費潛力;其次是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關係,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同時,為民營經濟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最後是區域發展協調,通過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設,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
社會建設與民生保障
社會建設是「十五五」規劃的另一重要維度。人口老齡化將成為規劃重點關注的領域。隨著生育率持續走低和人均預期壽命延長,中國大陸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規劃預計將提出應對老齡化的系統性措施,包括完善養老保險體系、發展銀髮產業、推進醫養結合等,以減輕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社會的衝擊。
就業問題同樣受到高度重視。規劃將繼續把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但重點可能從總量性就業轉向結構性就業問題的解決。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都需要前瞻性的政策安排。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預計將得到進一步加強,以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和韌性。
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也是民生關切的重點。規劃可能提出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具體目標,包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等。在社會保障方面,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將持續完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和保障水平有望進一步提高,以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
綠色轉型與生態文明
綠色低碳發展將是「十五五」規劃的亮點領域。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引領下,規劃將設定更具體的減排路徑和時間表。重點行業如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將面臨更嚴格的碳排放要求,同時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將獲得政策傾斜,以推動能源結構的根本性轉變。
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體系將進一步完善。規劃可能提出建立更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包括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引導約束作用,以及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等。這些制度安排旨在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產業發展也將成為規劃的重要內容。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驅動,促進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為綠色轉型提供技術支撐,也能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規劃預計將在這方面設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支持政策。
隨著「十五五」規劃的實施,中國大陸將在2026-2030年這關鍵五年中進一步明確其發展路徑。規劃既反映了對現實挑戰的清醒認識,也顯示了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定力。在全球格局深刻變革的背景下,這份規劃不僅是中國大陸內政的藍圖,更是其參與全球治理、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承諾。規劃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十幾億人的生活,並在更廣闊的時空維度上改寫發展的定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