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民主黨候選人曼達尼(Zohran Mamdani)從默默無聞的紐約州眾議員,躍升為紐約市長選戰的民調領先者,外界普遍認為他有望主掌全美最重要城市。曼達尼的崛起為歐洲左翼政界帶來新的樂觀情緒,正值各國政黨備戰2026年的地方選舉之際,歐洲各地的競選策士紛紛跨越大西洋,向這位千禧世代政客取經,期盼在未來本國地方選戰中複製他的成功模式。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多名歐洲左翼政界人士表示,他們已與曼達尼的競選團隊接觸,想看看曼達尼聚焦「生活負擔」的草根性競選能否在他們自己的城市與地區奏效,就如同他在紐約民主黨初選、乃至本周二(4日)大選中所展現的威力。
歐洲議會「左翼集團」法籍共同主席歐布里(Manon Aubry)上周飛往紐約,參與曼達尼團隊的最後衝刺造勢。該集團成員包括歐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左翼民粹派與部分共產黨議員。
歐布里與所屬的「不屈法國」黨(LFI)視曼達尼為推動「徹底變革」的典範,期望在2026年法國全國市政選舉中大展身手。
德國反資本主義政黨「左翼黨」(The Left)也派出四名官員赴紐約,會晤曼達尼競選策略總監卡茨(Morris Katz)。該黨共同主席施維爾特納(Ines Schwerdtner)與柏林支部共同主席希默(Maximilian Schirmer)亦到訪。
「左翼黨」共同主席范阿肯(Jan van Aken)的議會辦公室主任普勞姆(Liza Pflaum)表示,她認為該黨在今年2月德國聯邦大選中之所以超出預期,正是因為採用與曼達尼相同的策略:聚焦生活成本問題、吸引小額捐款,並投入大量義工逐戶拜訪選民。
普勞姆預期,該黨將以曼達尼現行的競選作為明年柏林州議會選舉的藍本。她說:「他提出了一個具體願景,讓人看到生活真能改善的可能。在紐約可明顯感受到,人們重新燃起希望。」
法、英政客特別讚賞曼達尼團隊善用社群媒體策略,結合候選人本身魅力,以短片方式反覆強調「負擔得起」的訴求,同時塑造貼近民眾的形象。
法國「不屈法國」國會議員歐博諾(Danièle Obono)說:「曼達尼贏得民主黨初選本身就是重大政治事件,不論是政綱還是打法,包括他的傳播策略、社群操作,許多地方都讓我們深受啟發。」她將與黨內領袖於選舉夜開設直播觀選派對。
Every politician says New York is the greatest city in the world. But what good is that if no one can afford to live here?
— Zohran Kwame Mamdani (@ZohranKMamdani) October 23, 2024
I'm running for Mayor to lower the cost of living for working class New Yorkers.
Join the fight. https://t.co/ooNzX0rccz pic.twitter.com/xqKTHNNWRO
英國綠黨副黨魁阿里(Mothin Ali)則指出,英國政界的競選影片通常「單調乏味」,左翼應學習曼達尼那種「精準而有力」的短句傳達方式。
曼達尼預料將擊敗經驗豐富但醜聞纏身的前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後者在民主黨初選落敗後以獨立身分參選。此一結果再度顯示,中間派政黨正被光譜兩端更激進的勢力超越。
「不屈法國」自前社會黨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任期失利後,已在左翼陣營中站穩主導地位。但儘管領袖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在總統選舉屢有佳績,該黨始終難以掌握地方行政權,也未能證明自身能以激進綱領執政,這正是他們希望在明年市政選舉中補上的缺口。
根據Politico彙整的英國民調,「綠黨」支持率已升至14%,僅落後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的工黨4個百分點。諮詢公司Find Out Now最新的調查顯示,在新黨魁波蘭斯基(Zack Polanski)推動的「生態民粹主義」帶動下,綠黨上周首度超越工黨。
德國「左翼黨」自2月意外表現以來支持率也持續攀升,現已具備挑戰綠黨與社民黨等中間派對手的實力。
巴黎市長選戰中,綠黨候選人貝利亞(David Belliard)指出,曼達尼能吸引憂心生活成本的選民,印證他長期以來的懷疑:綠黨若要在巴黎勝選,必須提出更進步的競選主張。該黨過去二十多年一直是中間偏左市長聯盟的次要夥伴,主打讓城市變得更環保,卻沒有讓生活變得更便宜。
貝利亞說:「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對抗世界末日,但也許民眾撐到月底的努力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