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中國將藉西芒杜礦區主導鐵礦砂全球供應鏈

陸方藉由參與幾內亞的西芒杜(Simandou)鐵礦產區,未來將有能力主導全球價格與供應鏈。圖/取自pexels圖庫
陸方藉由參與幾內亞的西芒杜(Simandou)鐵礦產區,未來將有能力主導全球價格與供應鏈。圖/取自pexels圖庫

作為全球鐵礦石最大買家的大陸如今正走向歷史性轉折點,位於西非幾內亞的西芒杜(Simandou)鐵礦正式啟運、首批礦石即將出口大陸,而北京參與了此次非洲最大礦業項目的開發,有望首次在供應端取得實質話語權。

彭博指出,這意味著中國將擺脫先前被動接受價格的情況,並轉為有能力主導價格與供應鏈的造局者,「中國在鐵礦石市場的發展正如當年的稀土一樣」。

西芒杜鐵礦區位於西非幾內亞東南部,橫跨密林高原,據估計,蘊藏近30億噸高品位鐵礦石,平均鐵含量超過65%,是全球最優質的礦源之一,這個超級礦區,將動搖澳洲與巴西長期主導的全球鐵礦格局。

西芒杜的礦業工程由英國力拓公司(Rio Tinto)與大陸鋁業集團(Chinalco)合資開發,總投資高達230億美元(約台幣6900億元),是非洲歷史上最大的礦業項目,如今全新的鐵路與港口系統已全面貫通,首批約20萬噸礦石預計於年底散貨船運往大陸。按計畫,兩家合作方將於30個月內把年產量提升至6000萬噸,約占全球鐵礦供應的 5%。

彭博分析,西芒杜的開採象徵大陸首次實質性地進入全球海運鐵礦供應端,英國券商潘穆爾利伯勒姆公司(Panmure Liberum)大宗商品策略主管普萊斯(Tom Price)直言:「中國從未擁有過如此程度的海運鐵礦定價權,未來中國將掌控局面」。

根據《觀察者網》,西芒杜的故事跨越半個世紀、幾度沉浮。早在20世紀50年代法屬殖民時期即有勘探記錄,但因地形偏遠、政治動盪與企業糾葛而長期沉睡。1998年,年輕地質學家科內(Sidiki Koné)帶領團隊從莫里巴杜村(Moribadou)出發,翻山越嶺穿越幾內亞高原叢林,首次確認礦床規模驚人。當時他回憶:「前面是森林,左邊是森林,右邊也是森林,我當時就想,這活兒怎麼可能幹得成?」

隨後,力拓開始勘探與鑽探,但項目進展緩慢,還曾遭幾內亞前總統孔戴(Lansana Conté)以「開發延宕」為由剝奪力拓一半礦權,隨著礦權轉售不斷,開發陷入停擺。

直到2019年底,由大陸與新加坡企業組成的財團贏得新一輪開發權,推動鐵路、港口與基礎設施建設。2022 年,贏聯盟控股公司(Winning Consortium Simandou, WCS)與力拓成立合資企業,共同融資並興建基礎設施,幾內亞政府保留 15%股份。這一安排讓大陸成為西芒杜礦業的開發核心。

西芒杜項目的另一個亮點,是中國式基建的全面導入,根據報導,當地承包商在山頂鋪設長達 6.6 公里的輸送帶,把礦石運至山下;從工人宿舍到裝船機、鐵路枕木均以極快速度施工。

力拓高管艾奇森(Chris Aitchison)指著一座橋長307 公尺、高28公尺的鐵路橋表示:「這座橋僅用一個多月就建成,原因在於它直接複製了北京至上海高鐵橋梁的模式。」他補充說:「中國已經建立了西方所沒有的技能,便是以效率辦大事,這是我們看得到的好處」。

長期以來,全球鐵礦市場由澳洲BHP、力拓與巴西淡水河谷三大礦商壟斷。2000年代中期,三巨頭推動現貨定價機制,使大陸鋼企成本暴增,礦商獲利倍增。如今,隨著西芒杜正式投產,大陸第一次在定價鏈上不再是旁觀者。

一方面,參與開採與運輸的中資企業將直接擁有部分供應量;另一方面,中國可透過合資協議與長期合約,影響全球鐵礦基準價談判。分析師指出,若西芒杜全面達產,鐵礦價格將遠低於2021年高點,中國不僅在價格上獲得空間,更將奪得主動權。

而對幾內亞而言,西芒杜不僅是一個礦,更是「國家大計畫」,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西芒杜未來將能使幾內亞GDP增長超過四分之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