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與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執行長霍特格斯(Tim Hoettges)在記者會上宣布一項價值10億歐元(約台幣345億元)的合作計畫,將在德國慕尼黑興建歐洲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AI)工廠之一。此舉將大幅提升歐盟AI能力,有助其在AI競賽中追趕美國。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兩家公司表示,將翻新慕尼黑現有資料中心,並搭載多達1萬個輝達Blackwell圖形處理器(GPU)。德國電信指出,該設施預計明年第一季啟用,將使德國AI運算能力提升約50%。德國電信透露,包括Perplexity在內的多個合作夥伴已表達意願,利用該AI工廠的運算資源。為連接這些GPU,將鋪設數十英哩的光纖纜線。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我們將導入輝達AI與機器人技術,開啟德國產業轉型的新時代」。雖然此計畫獨立於歐盟推動的AI巨型工廠(預計搭載約10萬個最新AI晶片)之外,但對歐盟增添運算資源、縮小與美國差距而言,仍是一大助力。
2022年底OpenAI公開ChatGPT後,企業掀起AI投資熱潮,爭相擴充資料中心以滿足需求。然而,歐洲AI投資規模遠不及美國數千億美元的承諾。今年初,華盛頓宣布「星際之門」(Stargate) AI計畫,為OpenAI在美國興建資料中心,由OpenAI、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甲骨文(Oracle)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MGX公司出資,初始承諾1000億美元(約台幣3兆元)。
近期各大科技巨頭頻頻宣布AI聯盟。輝達與英特爾(Intel)同意共同開發資料中心及個人運算產品;ChatGPT開發商OpenAI則與超微半導體(Advanced Micro Devices)簽署數十億美元協議,合作興建AI資料中心。《華爾街日報》9月報導,OpenAI另與甲骨文簽約,未來約五年內購買3000億美元(約台幣9兆元)運算資源。
歐盟則承諾動員2000億歐元投入AI領域。超過20位投資者已撥出1500億歐元(約台幣7.11兆元),用於未來5年歐洲AI相關機會;歐盟並設立200億歐元(約台幣7118億元)基金,支援最多5座AI巨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