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提國共對話化解悲劇 徐宗懋點兩大阻力:民進黨批判與藍保守派反彈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18日出席白色恐怖追思慰靈大會,表達追求兩岸國共和解的決心。圖/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18日出席白色恐怖追思慰靈大會,表達追求兩岸國共和解的決心。圖/中央社

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鄭麗文上周六(18日)下午接受「「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邀請,出席「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時表示,國共之間對很多事情主張不一樣,但不代表彼此一定要兵刃相見或自相殘殺,盼透過對話取代對抗,歷史悲劇以和平方式化解。對此,文史工作者徐宗懋在臉書說,儘管鄭麗文表達追求和解的決心,但她同時面對兩大阻礙,民進黨藉機批判,以及國民黨保守派的批評,都勢必要解決。

兩種主要的障礙

徐宗懋在臉書指出,首先,長年以來民進黨推動人權教育,把過去政治受難者,包括被槍斃的中共特工和地下黨員都列入「受難」對象,且提供補償。即使是吳石案等四人,民進黨也列入政治受難者名單。民進黨自己也一直在「悼念共諜」,且把「中共烈士」以政治受難者,批判國民黨迫害人權和「殺害台灣人」,作為反中的政治武器。民進黨自相矛盾,但他們能夠辦到,主要是國民黨無法在新時代條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創造新論述結構,進行有力反擊。

徐宗懋說,1949年下半年,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大獲全勝,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灣。1950年春,閩浙沿海持續爆發激烈戰鬥,中共在福建沿海集結約50萬兵員,準備渡海「解放台灣」。此時,在台灣的中共地下黨組織任務明確:滲透黨政軍教,獲取重要情報,配合接管重要資材;偏鄉地區發展武裝基地,配合解放軍作戰;組織反政府宣傳,動搖民心。

徐宗懋表示,地下黨具有收集和傳遞情報的基本任務。因此所有中共地下黨員都是特工人員。1950年春最危急的時候,中共地下黨組織遭到毁滅性破壞,在激烈的交戰狀態中,任何交戰團體一旦逮捕敵方間諜,通常都是立刻處決,否則將嚴重不利戰局。我方這麼做,中共也是這麼做,這正是戰爭殘酷的本質。

台灣民主化後,倖存的中共黨員開始重新投入政治活動。在綠島關了34年的林書揚創立了「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他用的是「台灣地區」,同時也創立勞動黨,明確國家統一主張。這些前中國共產黨人員、左翼人士和遺族等,每年都在馬場町舉行秋祭,一律用「烈士」來形容他們犧牲的同志們。

民進黨虛偽的機會主義

另方面,徐宗懋指出,民進黨政府撤銷過去對他們判決,稱呼他們是「台灣民主前輩」,但去掉歷史脈絡,刻意模糊,強調他們「被冤枉」,或者「只是讀幾本理想主義的書」;而在當前政治環境中,前政治犯也無法大聲高喊「我以共產黨的偉大事業為奮鬥目標」。在兩者均有意模糊之下,民進黨得以同時「捍衛人權」,又批評別人「親共」。

徐宗懋認為,民進黨以歷史和政治機會主義奪取權力,又讓國民黨背負「親共」的罪名,根本原因在國民黨思想的混亂,論述空白,喪失堅定的立場。一些保守的國民黨員有著濃厚遺民偏安心態。當連戰和馬英文帶動國共和解方向,成為政治主流,保守派並沒有站出來反對;可是當民進黨全面掌握權力、保守派就沒有膽量逆勢而行,只能被民進黨拖著走,甚至在「大罷免」中被民進黨用「反共」鼓動出來參與。請問,當連戰先生促成連胡會,風起雲湧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不站出來反對?反而是最積極的啦啦隊伍?說到底,保守派只是膽怯的順從者而已。

完整歷史脈絡論述及政治行動議程之必要性

鄭麗文如何突圍而出?徐宗懋說,其實就概念來講並不難,這兩件事情實際上是一件,鄭主席需要的不是被動零零碎碎的回應,而是一套完整歷史脈絡的解釋,發表一篇白色恐怖與國共內戰的關係文章,從所有層面,包括具體的人、事、物,歷史環境和重要事件,做完整釐清和說明。從完整歷史脈絡論述中,展現未來的政治行動議程,成為綱領性的文件。

徐宗懋說,這個動作對團結國民黨黨內,對台灣內部充份說明,及接下來與大陸深度對話,必須要走的程序,否則反而會在對手猛烈和黨內質疑之下,因為說明零散破碎,陷入被動,失去信賴感,而最終功敗垂成。必須強調的是,政治領導始於思想領導,而思想領導建立在完整歷史脈絡清楚說明,從而建立政治綱領和行動議程,勇敢實踐和貫徹,最終將思想轉化為事實。策略可以調整,可以與時俱進,但思想必須堅定一致,任何猶豫不決都會是致命的傷害。

中國國民黨的歷史定位

徐宗懋表示,鄭麗文當然會遵守中華民國立場,紀念國民黨在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及1949年以後在大陸犧牲的特工人員,這是國民黨主席最基本立場;然而,同時也對中國共產黨伸出和解之手,創造和平的架構。

事實上,過去馬英九也多次出席秋祭,但他仍然是悼念政治受難者,現在需要更放開主動說明,否則過去的曖昧很容易一直被民進黨利用。因此,明確承認國共相互殺戮的錯誤歷史,療傷止痛,尊重彼此過去所扮演的角色,走出怨怨相報的無底深淵,和解合作,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光明的未來。鄭主席已經展現了絕大的勇氣,接著應該做的就是組織完整的理論團隊,發表清楚的論述說明,展現領導新時代的氣勢,讓民進黨無法狡辯,也讓國民黨保守派順勢跟隨。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