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梅花新聞網》製作、美女主播張彤主持的《彤學會》,14日邀請到被網友暱稱為「勞權女神」的賴香伶,分享她從苗栗三義農村成長,到投入社運、工運,再走進政府機關的生命歷程。平時外界印象中嚴肅專業的賴香伶,在節目中,她在回顧成長與從政歷程,展現截然不同的幽默、開朗一面,對自身的生命故事侃侃而談。
賴香伶出身苗栗三義鄉間,成長於務農的客家大家庭。她回憶,童年生活雖然辛苦,卻是令她終生受用的人格養成。「我們家要種茶、種果樹、放牛、養豬,有一段時間甚至種洋菇,家裡十幾口每個人都有分工。」她說,每天清晨五點她就得起床切洋菇,六點半吃碗泡麵後便趕去上學。這些務農的經驗讓她從小培養出耐操、不計較、團隊分工與豁達的生活態度。
也因為從小觀察家人辛勤工作,賴香伶對弱勢群體特別有感。她回憶自己的政治啟蒙,由於就讀大學時正值台灣野百合學運,開始接觸公共議題與社會運動。真正讓她踏入工運這條路的契機,則是「嘉隆紡織關廠抗爭事件」,一群年紀與她相仿、卻從國中就進紡織廠工作的女工,因工廠被老闆突襲性關廠外移,面臨失業、無退休金等問題。賴香伶回憶,「我跟她們一樣大,可是人生歷練差很多。她們才是真正扛起家庭的人。」正是陪著嘉隆女工組工會、爭權益,讓她真正理解工運的價值,也讓她決定將自己的人生投入到爭取勞動權益的改革之路。
從街頭走向柯文哲北市府團隊,則是賴香伶人生的另一個重大轉折。2014 年,她透過台北市的i-Voting機制受邀加入台北市府,出任勞動局長。她坦言,從體制外進入體制內,最大的衝擊是「權力結構完全不同」。「在體制外,一條布條、一份新聞稿、一次抗議,全部都靠自己,可是很有成就感;在體制內,你有資源、有行政的力量,但也有非常多縱向、橫向的限制。」她坦言,自己也曾在上任前向工會夥伴說過:「如果我做不好,你們該抗議就來抗議;如果我做不到,希望你們理解制度的限制。」
儘管如此,賴香伶仍在任內推動不少深受肯定的政策,包括「勞檢陪同鑑定人制度」等創新改革,使台北市在一度被外界稱為「唯一真正有在做事的勞動局」。2016 年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中,她也成為少數公開挺勞工的政府官員,被視為「不因換位置而換腦袋」的象徵。
她笑說,這點還得歸功於柯文哲。「柯市長剛開始擔心我會鬧事」,她半開玩笑表示,但同時也強調柯文哲願意給專業自主,是她能在體制內堅持初衷的重要原因。
賴香伶最後總結她的社運與從政經驗,奉勸年輕人,想做就去做,不必瞻前顧後。她表示,她參加過許多抗爭,進入柯市府,當過立委,從里長選到六都之一的桃園市長,一路走來,只要認為為所當為,就一馬向前,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