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荷於北京磋商後,荷蘭宣布將陸資晶片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控制權交還母公司聞泰科技,中方則強調「距離真正解決事情仍有差距」。對此,具大陸官媒背景的微信號「牛彈琴」分析荷蘭態度180度轉向,是大陸反制措施奏效、全球供應鏈壓力外溢、美國立場鬆動等多重因素導致的結果。
荷蘭在美方壓力下,去年9月以「國安理由」強行接管晶片巨頭安世半導體,其公司產品廣泛用於汽車與消費電子,但近八成封測在大陸完成,因此陸方立即禁止安世相關產品出口,導致歐美車企面臨晶片短缺危機、供應鏈混亂;陸方其後更調整稀土出口配額,讓荷蘭在半導體關鍵材料上陷入壓力。此次談判後,荷蘭宣布暫停行政命令,安世控制權正式回到聞泰科技手中。
具大陸官媒背景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剖析荷蘭態度大轉彎的原因。其核心觀察有四點。一是中國掌握道義制高點,文章稱,荷蘭以國安為名強行接管一家100%中資企業,違背契約精神,引發全球疑慮,若中國以同樣理由接管飛利浦,「荷蘭會是什麼反應?」
其二是中國反制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評論指出,安世產能幾乎在中國,中方禁止出口後,歐美日車企陷入晶片告急,「荷蘭惹出的禍,讓全世界買單。」
至於第三點,文章認為,中國施壓與善意並行,迫使荷蘭回頭談判,北京一方面批評荷蘭升高供應鏈危機,一方面對部分急需晶片啟動豁免,協助車企恢復供應;同時也透過德國、西班牙向荷蘭施壓,要求其「儘速改錯」,最終讓荷方回頭是岸。
最後的關鍵點,文章指出,荷蘭接管安世是為回應美國擴充「實體清單」;但近月中美談判後,美方暫緩相關政策,「留下荷蘭在風中凌亂」,最終不得不急轉彎。不過牛彈琴提醒,荷蘭只是「暫停」措施並非「撤銷」,後續仍須留意是否翻轉立場。
對於相關事件,《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也發文回應。他直言,中國尊重他國,但也沒那麼好惹。我們能擊退美國的囂張貿易攻擊,其他方向更有能力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西方小國都需自重,對挑釁中國的衝動三思」。其發言在大陸網上掀起熱議。
對於荷蘭態度,陸方樂見雙邊繼續溝通。大陸商務部此前指出,中方已同意荷方派員來華磋商,期待荷蘭提出具體建設性方案,「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但僅是暫停。行政令未撤銷、法院裁決仍在,所以尚未真正解決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