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隱形艦載機就位 殲-35現身陸航母被拍到

殲-35艦載機,作為福建艦航母的核心戰力組成部分。 圖/取自央視
殲-35艦載機,作為福建艦航母的核心戰力組成部分。 圖/取自央視

大陸殲-35艦載機作為「福建艦」航母的核心戰力組成部分,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現在有全面推廣的架勢,剛剛大修完畢的「遼寧艦」航母開始攜帶殲-35等比例模型出海海試,中國已知的三艘航母都將駐紮殲-35艦載機,由此可見其地位之高。

一架飛行狀態的量產型殲-35被拍攝到,看來三艘航母的全新第五代隱形艦載機已經就位。此次被抓拍的圖片能夠看到是起飛狀態,翼尖渦流都拉出來了。

翼尖渦流產生的原理主要與飛機的升力產生有關,飛機的升力主要是通過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形成的;當飛機以高速飛行時,機翼下的氣流速度較快,壓力較小;而機翼上的氣流速度較慢,壓力較大。

根據流體力學的基本原理,壓力大的地方流體會自動向壓力小的地方流動,因此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綜合起來就是起飛狀態易於出現,起飛段和降落段較為清晰。

另一細節就是被拍攝的殲-35的前端沒有出現試飛專用的空速管,一般相控陣列雷達是不需要空速管的,主要原因就是會影響有源相控陣列雷達多波束功能,飛機換裝有源相控陣列雷達之後一般都為取消空速管,這是量產型的象徵之一。

至於雷達本身,作為核心指標根據媒體推測,應該是裝備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氮化鎵(GaN)AESA雷達,這種雷達的T/R組件比傳統的砷化鎵(GaAs)AESA雷達的可輸出功率能提高10倍。

雷達對RCS為1平方公尺的目標的探測距離為270公里,而F-35C的雷達只有160公里。殲-35還裝備光電分布式孔徑系統(EODAS)和光電瞄准系統(EOTS),可在不開啓雷達的情況下發現敵機。

這次拍攝的飛行狀態圖,機翼看不到折疊縫隙出現,後來對比了更為清晰的殲15仰視照,縫隙同樣不是很清晰,但後面的襟翼部分,分段很明顯,細節也能看到後端的襟翼是分段式的,可以確定是艦載型折疊翼。

過去在「福建艦」上出現的殲35等比例模型,類似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而後襟翼分段正好就是折疊那根線上。

另外,就是動力了,陸媒推測該機應該是裝配渦扇-19,雖說比不上美國F-35上匹配的F-135大推渦扇發動機,但從目前媒體透露所知的情況下,作為一款第四代中推力發動機總推力高達10噸。裝上兩台渦扇19的殲35,其最大起飛重量甚至可以達到30噸級。

該機的攜彈量可能達到8噸,核心參數信息是不會對外公佈的,但大載彈量是可以接受。不僅是腹部內埋式彈倉,外掛也是武器裝備的一部分,殲-35的主要任務,在航母戰鬥群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踹門,為後續的攻擊打開通道。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