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再利/大學英文教師
這兩天拜讀了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上將在《聯合報》以「我對當前國安與國防的經驗與沉思」為題發表的文章。丁將軍以80歲高齡且兼具國軍與國安老兵的身份撰寫長文,深入分析當前國安與國防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因應之道;對民進黨執政當局與即將接任總統的賴清德,頗有醍醐灌頂之效,同時亦可加深全民對當前台灣在兩岸與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正確與務實認知。尤其是文章內所述及的種種關鍵問題,都真正點出了當前台灣所面臨險境的核心。
首先該文強調,歷經20多年來美中台國防實力的消長已出現巨大甚至驚人的變化。在共軍方面,自1999年中共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軍飛彈襲擊後,致使北京痛下決心,全力推動國防建設,尤其是強化軍力方面。的確,共軍海軍新型戰艦建造完成後,一艘接著一艘下水服役,被形容猶如「下餃子」般的量多與快速;而空軍方面的第五代戰機也陸續完成研發及服役,尤其是過去一直希望完成的空中加油能力,如今亦可與美軍等量齊觀。凡此戰力快速的成長,讓美國不得不感受到威脅。
在我國軍方面,丁將軍文章中特別對我兵役役期制度的調整有所批評。其實他在近年的幾次公開演講中就已經提出沉痛呼籲,指出國、民兩個政黨為爭取年輕人好感與選票,將義務役役期縮短成僅剩四個月,這種傷害國家安全的荒謬決策令人感到痛心。雖然丁將軍的看法並非主流民意,也絕非年輕人所樂見,現在役期總算延長至一年,也可見他早已有先見之明;但如今卻傳出訓練幹部和場地設施的不足,此乃過去兵役制度調整所造成的缺失。
兩岸軍力發展已現極度失衡
基於兩岸情勢緊張,共軍武力犯台的危機升高,在國軍強調積極備戰情況下,該如何打「城鎮戰」已成為熱門話題。丁將軍認為,「當台灣進行城鎮作戰時,大家不願提的情況是,我軍的機場港口以及固定的重要軍事設施大多都已被摧毀。」此一論點乃是難以避免的事實陳述。先不論國軍的城鎮戰訓練是否踏實,當我們看到俄烏戰爭的新聞影片中,城鎮遭俄軍飛彈攻擊後的斷垣殘壁與百姓的痛苦哀號後,試問地窄人稠的台灣能夠禁得起這樣的考驗嗎?
過去兩岸關係穩定時,沒有人會想到美國在兩岸扮演的角色;但在目前兵凶戰危又缺乏兩岸溝通聯繫管道之際,當台海一旦不幸爆發戰爭後,美軍是否會跨海為台灣打仗已成為台灣朝野關心的問題。雖然拜登總統曾經四度在公開場合聲稱,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時,美軍將出兵協防台灣,此言似乎是美對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已轉變為「戰略清晰」;但隨後拜登所言又立即被華府官員打臉,聲明當時只是回應假設性問題,有關言論並非反映華府有任何政策改變。
誠如丁將軍在文章中所言,「因為台灣獨立而引發台海戰爭,美若參戰代價太大、風險太高,若不參戰則影響其國際聲譽,將使其進退兩難,我們怎能把國家安全寄託在美國?」歷史殷鑑不遠,吾人回顧美國在越南和阿富汗分別打了20年的兩場戰爭,結局都是美軍自戰場倉皇撤軍,違背了對兩個政府的承諾。雖然在台灣有不少人認為美國會提供援助,但丁將軍確實猶如「識途老馬」,為國人指點了迷津,也一語道破台灣朝野寄望美軍會出兵協防台灣的迷思。
國人不該陷入美軍協防台灣迷思
丁將軍的軍旅生涯從連長、營長、旅長、師長到軍團司令,尤其是他曾長期在總部負責軍隊作戰訓練規畫,他的觀點絕對是專家之言與經驗的累積。他曾說「從來沒有害怕過打仗,但退休後的20年期間,一天比一天更害怕打仗。」並表示「這是非常矛盾的心情」。的確,雖然軍人的事業在戰場,但最不願意面對戰爭的也是軍人;尤其是必須要想清楚,究竟是要「為誰而戰與為誰而戰」。如何面對一場可以避免的戰爭,乃是國家領導人必須深思的問題,也是一項重大的責任。
丁將軍已屆耄耋之年,大可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並像許多退伍老將一般不問國事;但他仍一本從軍的理想和保家衛國的初衷,為當前台灣面臨的艱難處境表達憂心及提出諍言,著實令人感動及敬佩不已。期盼他的經典論述與肺腑之言,能夠喚起執政當局的正確認知,重新審慎思考解決兩岸問題的大政方針,為台灣人民謀福祉,並將中華民國帶往安康之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