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太陽花運動唱響了「反中」號誌,為隨後的2015年反課綱運動做出鋪墊,更遙遙替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遞出火種;然而,10年後回看當年太陽花,唯一成就的恐怕只有收割運動果實、奪得2次總統大選勝利的蔡政府,卻讓一整代青年的精神世界陷入斷裂乃至於荒蕪。
馬政府後期的2014年太陽花運動、2015年反課綱運動,看似扭麻花似地接續出現,但其實反課綱早在2004到2008年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期間就做好「基礎建設」,包括將台灣史獨立成冊、增加白話文比例、強化母語教學等。
2014年太陽花運動期間,也正是反課綱運動醞釀階段,獨派學者、本土團體、民進黨團及綠營縣市政府聯手,抗議國文、歷史、地理、公民等4科課綱17處「微調」,包括:不該將「中國」改為「中國大陸」、不該將「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日本統治時期不該增加「殖民」兩字;「鄭氏王朝」不該改為「明鄭政權」,也不應強調慰安婦是「被迫」等等。
2015年的反課綱運動,最後以教育部決定由「各校自行選擇新舊課綱」而落幕,但馬政府聲勢受到巨大挫敗,年底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勝出,2016年5月21日蔡政府上任後發出的第一條行政命令,就是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廢止2014年通過的課綱微調。
2019年8月,108課綱於上路,眾人才發現這份課綱豈止「微調」?根本就是徹底「去中國化」,把「中國史」用「東亞史」取代,從商周到隋唐的2、3千年歷史只剩下短短4頁,唯一一個被提到完整姓名的歷史人物是秦始皇;歷史以主題式教學取代過去依照朝代的時序式教學;台灣史淡化日據時期的殖民本質,把日據時期塑造成水溝清、路燈亮的美好年代,整本課本找不到慰安婦3字(包括註解和年表)。論者指出,新教材「去中國化」之餘,也並沒有凸顯台灣的主體性,因此是一部「去台灣化」的媚日教材。
10年過去了,當年的學子走入社會,有的成立家庭甚至已成為新手父母,當他們查看下一代的文史課本時,可能並不在意課本中的中國文化元素淡薄到幾乎沒有;但再下一代呢?目前國高中生風靡的抖音、TikTok(抖音國際版)和小紅書掀起熱潮,大陸戲劇深入每個台灣家庭的螢幕、占據了在捷運車廂中用手機看陸劇的上班族視野,意識型態的戰爭正應了那句老話「十年風水輪流轉」。